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邱爱慈院士一颗闪光的心

来源:科技日报   发表时间:2012-03-16

[ 字号  ]

  2011年何梁何利科技奖获奖名单中,邱爱慈研究员名列其中。面对大家的祝贺,这位高功率脉冲粒子束加速器及应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只是淡淡地说:“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和环境,你们应该大力歌颂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朴实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一颗倾心科研、熠熠闪光的心……

 是党和政府培养了我

 邱爱慈总是说:“是党和政府培养了我,我只是实实在在地做了国家需要我做的事,党给了我很高的荣誉。”

 她还未出生时,父亲在绍兴老家就被日本鬼子杀害了。母亲含辛茹苦,拉扯大了三个女儿,并培养了女儿们坚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政府助学金的帮助下,邱爱慈念完中学,顺利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

 1964年大学毕业时,成绩优异的她响应祖国号召,来到了大西北某所,很快成为年轻技术骨干。1971年,她成为我国第一台高阻抗脉冲电子束加速器研制项目本所的技术负责人。

 研制工作与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进行,不巧由于高能加速器科研任务上马,该所抽走了大批技术力量,几乎使研制工作濒临停顿。邱爱慈四处奔走呼吁,终于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组织本所的力量在加速器调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研制成功,并经过两次重大改进和不断完善。直到今天,这台加速器仍然在科研试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困难再大也要拿下这个项目

 上世纪80年代,为适应科研试验任务的不断发展,急需建造更高功率、更高电压的低阻抗强流脉冲电子束加速器。这个重担又落在了邱爱慈的肩上。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自主研制成功!

 但面前困难重重:加速器设计难度很大,本单位从未开展过规模如此之大、技术难度和复杂度如此之高的设备工程研制项目;科研小组大部分人员没有接触过这项工作,必须从基础知识补起。她爱人也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年迈多病的母亲、两个年幼的孩子又都需要照顾……她没有退缩,而是坚定地说:“即使有天大的困难也要拿下这个项目!”

 艰苦的创业开始了。邱爱慈带领科研小组边学习边研制,带头加班加点攻克难关。在攻关最紧张的时候,她累倒了,不得不住进了医院。108天后出院时,邱爱慈交给了领导一份数万字的沉甸甸的论证报告。这份报告得到了朱光亚同志的充分肯定,为加速器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争分夺秒地干着:理论方案通过了,技术设计方案完成了,十几个预研课题展开了,工程实施开始了……由于设计方案严密、预研工作严谨、工程环节严格,这台复杂的大型科技工程设备一次研制成功,各项性能指标达到甚至部分超过了设计值。

 该加速器顺利通过鉴定,获得了由王淦昌院士担任主任的鉴定委员会的高度评价,时任国防科委主任的张爱萍亲自为这台加速器题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各大报纸都进行了报道。

 自此,这台自主创新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加速器在科研试验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0多年来,邱爱慈始终坚持在科研第一线从事开创性研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20项、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发明专利3项等。

 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

 邱爱慈始终教导年轻人:“我们只是事业队伍的一分子,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

 加速器基本达到一期指标后,如果一鼓作气进行一期指标测试鉴定,再进行二期指标调试最有利。但国内要求使用这台加速器的呼声很高,邱爱慈以大局为重,积极协助其他科研单位的研究工作,短短3年时间,设备就运行了上千余炮。

 2005年,她受西安交通大学邀请,担任电气工程学院的院长,经常在研究所与学校之间来回奔走,仿佛一把火炬,引导着年轻人前行。

 她的一名硕士研究生至今记得,一天深夜,邱院士打来电话,原来她在研究生的论文里发现了一处错误,马上就与他进行了交流。这位研究生心底的敬意油然而生,导师的严谨细致令他铭记在心。

 为了更多地锻炼年轻人,邱爱慈总是甘当人梯,主动为年轻人掌舵、引航,把自己的知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带出了一支年富力强的高功率脉冲技术研究队伍。而加速器研制中形成的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也培养了一个特别有战斗力的集体。今天,这个光荣的集体里的年轻人,大都成长为专家和技术骨干。

    2011年何梁何利科技奖获奖名单中,邱爱慈研究员名列其中。面对大家的祝贺,这位高功率脉冲粒子束加速器及应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只是淡淡地说:“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和环境,你们应该大力歌颂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朴实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一颗倾心科研、熠熠闪光的心……

 是党和政府培养了我

 邱爱慈总是说:“是党和政府培养了我,我只是实实在在地做了国家需要我做的事,党给了我很高的荣誉。”

 她还未出生时,父亲在绍兴老家就被日本鬼子杀害了。母亲含辛茹苦,拉扯大了三个女儿,并培养了女儿们坚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政府助学金的帮助下,邱爱慈念完中学,顺利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

 1964年大学毕业时,成绩优异的她响应祖国号召,来到了大西北某所,很快成为年轻技术骨干。1971年,她成为我国第一台高阻抗脉冲电子束加速器研制项目本所的技术负责人。

 研制工作与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进行,不巧由于高能加速器科研任务上马,该所抽走了大批技术力量,几乎使研制工作濒临停顿。邱爱慈四处奔走呼吁,终于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组织本所的力量在加速器调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研制成功,并经过两次重大改进和不断完善。直到今天,这台加速器仍然在科研试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困难再大也要拿下这个项目

 上世纪80年代,为适应科研试验任务的不断发展,急需建造更高功率、更高电压的低阻抗强流脉冲电子束加速器。这个重担又落在了邱爱慈的肩上。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自主研制成功!

 但面前困难重重:加速器设计难度很大,本单位从未开展过规模如此之大、技术难度和复杂度如此之高的设备工程研制项目;科研小组大部分人员没有接触过这项工作,必须从基础知识补起。她爱人也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年迈多病的母亲、两个年幼的孩子又都需要照顾……她没有退缩,而是坚定地说:“即使有天大的困难也要拿下这个项目!”

 艰苦的创业开始了。邱爱慈带领科研小组边学习边研制,带头加班加点攻克难关。在攻关最紧张的时候,她累倒了,不得不住进了医院。108天后出院时,邱爱慈交给了领导一份数万字的沉甸甸的论证报告。这份报告得到了朱光亚同志的充分肯定,为加速器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争分夺秒地干着:理论方案通过了,技术设计方案完成了,十几个预研课题展开了,工程实施开始了……由于设计方案严密、预研工作严谨、工程环节严格,这台复杂的大型科技工程设备一次研制成功,各项性能指标达到甚至部分超过了设计值。

 该加速器顺利通过鉴定,获得了由王淦昌院士担任主任的鉴定委员会的高度评价,时任国防科委主任的张爱萍亲自为这台加速器题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各大报纸都进行了报道。

 自此,这台自主创新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加速器在科研试验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0多年来,邱爱慈始终坚持在科研第一线从事开创性研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20项、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发明专利3项等。

 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

 邱爱慈始终教导年轻人:“我们只是事业队伍的一分子,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

 加速器基本达到一期指标后,如果一鼓作气进行一期指标测试鉴定,再进行二期指标调试最有利。但国内要求使用这台加速器的呼声很高,邱爱慈以大局为重,积极协助其他科研单位的研究工作,短短3年时间,设备就运行了上千余炮。

 2005年,她受西安交通大学邀请,担任电气工程学院的院长,经常在研究所与学校之间来回奔走,仿佛一把火炬,引导着年轻人前行。

 她的一名硕士研究生至今记得,一天深夜,邱院士打来电话,原来她在研究生的论文里发现了一处错误,马上就与他进行了交流。这位研究生心底的敬意油然而生,导师的严谨细致令他铭记在心。

 为了更多地锻炼年轻人,邱爱慈总是甘当人梯,主动为年轻人掌舵、引航,把自己的知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带出了一支年富力强的高功率脉冲技术研究队伍。而加速器研制中形成的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也培养了一个特别有战斗力的集体。今天,这个光荣的集体里的年轻人,大都成长为专家和技术骨干。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