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缅怀侯祥麟先生:时代的先锋,伟大的精神

来源:新华网-能源   发表时间:2012-04-17

[ 字号  ]

 

  今年44日,是我国著名的战略科学家、人民科学家,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炼油技术的奠基人侯祥麟院士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为此,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同举办“学习侯祥麟科学精神座谈会”,深切缅怀他为我国工程科技事业特别是石油化工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深入学习他为祖国、为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精神。以下摘编的代表发言,分别来自工程技术界、学术界和产业界。字里行间,情真意切,表达了对“时代先锋”侯祥麟的敬意与怀念……

 真正与侯老有直接交往始于1995年我当选工程院院士之后,因为两人同在一个学部。那时我已知道,他在1944年去美国留学前就是中共地下党员,就怀着崇敬的心情向他讨教解放前参加学生运动、进而入党的经历。他微笑而幽默地说:“我这个人不是在激烈的革命斗争中认识到要参加共产党的,我是在圣约翰大学图书馆中借了英文版的《资本论》、《反杜林论》躲在亭子里攻读两年后才下定决心去寻找党的……当时党是秘密的,共产党员也不写在脸上,因此我找了很久、很苦……”这使我大为惊愕,也引发了我的深思:原来一个真正有理想、有信念的共产党员,是要有深刻、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他在我的心目中已不仅仅是一位化学、化工的高级专家,还是一位能从艰深的古英文读通《资本论》、《反杜林论》,并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道路的知识界先辈!

 20033月一天深夜11点多钟,温总理来电话谈及国家领导十分忧虑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可持续供应问题,希望工程院能组织一个战略咨询研究项目。电话中,他提到几位这方面的领军人物,最后他说:基础最扎实、全面,最了解国内、外油、气情况,最具战略眼光的当数侯祥麟先生,就是他已91岁高龄,不知近来身体情况如何?并当即决定周六上午要我陪同去侯老家拜访。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春,总理拉着他的手亲切交谈,听取他的意见。侯老明确地说了三点想法:一是要立足于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石油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现在买得到,不但要买,而且要买些作储备;二是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不断提高我国可采油、气资源的储量;三是对现有油、气田的开发要科学、合理实现可持续开采,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单纯追求产量“吃干榨尽”。短短不到十五分钟,随着侯老的娓娓道来,总理不断地点头称好,当场决定请他“佘太君挂帅”,担当“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总课题组的组长。从那时起短短一年时间,随着每月两次的课题、研讨汇报会,我对侯老的认识也逐步加深。侯祥麟先生是我以及中国工程科技工作者永远学习的榜样!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 徐匡迪)

 侯老印象

 杨华:海洋石油人的楷模

 侯老是石油行业全体干部职工学习的榜样,也是海洋石油人的楷模。

 与陆地石油工业相比,我国海洋石油工业起步晚、起点低。在以侯祥麟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的精神激励和感召下,海洋石油人努力弘扬我国石油人的光荣传统,紧紧把握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始终牢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誓言和使命,在蓝色海疆上搏风斗浪,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艰苦创业,涌现出以“海上铁人”郝振山为代表的一大批埋头苦干、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海洋石油工作者,推动我国海洋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到2010年实现中国海上5000万吨产量,建设成功“海上大庆油田”,累积生产油气近6亿吨,使我国石油工业陆海统筹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海洋成为我国油气产业的重要接替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 杨华)

 王天普:中国石化与侯老的不解之缘

 侯老说过:“我与石油有缘。”中国石化更是与侯老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1年,针对“如何用好一亿吨原油”的问题,国务院决定成立“石油炼制、石油化学、化纤工业统一规划综合利用”规划小组,作为规划小组成员,侯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建议将全国以油气为原料的炼油、石化、化纤、化肥等企业实行集中领导,并提出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的方案。正是这一建议,中国石化应运而生。

 在1983年中国石化成立伊始,作为首席顾问,侯老等老专家针对我国大量引进国外成套先进技术设备的现象,多次建议中国石化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大力发展自己的技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切实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下功夫推进技术和装备国产化。

 如今,推动石油石化工业发展的责任落在了我们这代人身上。我们要把老一辈开创的事业推向前进,不断谱写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 王天普)

 闵恩泽:老领导的信任让我感动

 时光易逝,侯老离开我们已经四年,侯老的一句话:“每天工作8小时,当不了科学家”,始终激励我奋发图强。

 1958年,他来到石油工业部石油科学研究院担任副院长,主管石油炼制,我是催化剂研究室主任。让我感动的是,他对我们极其信任,大家每半年作一次汇报,明确目标、方向和重点,每次最多两小时,他总是放手让我们去干,但是关键时刻他又会出手帮助。

 1960年春节余秋里部长开会,要求尽快建成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工厂。侯老将这一项目与“两弹一星”的军工项目列在一起。这样,在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实验室研究的同时,可及早启动建设催化剂制造的中型试验装置。这套中型装置研发了喷雾干燥器等关键技术,后来也成为培训工厂工人、班长的基地。这样,我们仅用了5年时间,就从实验室开始到工业化,建成一座8000万吨/年的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工厂。

 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只是“五朵金花”炼油催化剂中的一个项目。“五朵金花”的实施,需要科研、基建、制造、生产等多方面的配合,石油部成立了“炼油新技术核心领导小组”,侯老是其中的成员。“五朵金花”的成功,自力更生建设了我国第一代的120万吨/年炼油厂;同时也培养了一支科研、设计、施工、生产队伍,为以后炼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4年,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他认为我们需要开展基础研究,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技术,于是向总公司建议:每年拨款200万元用于基础研究。他让我参加负责,组织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等来参加。这样在新催化材料、新反应工程和新反应方面积累了科学知识,形成了一些原始性创新构思,最后促成一些我国独特、世界领先的新工艺。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两院院士 闵恩泽)

 周吉平:百万石油员工为您骄傲

 侯祥麟是中石油的老前辈、老领导,是我们百万石油员工的骄傲。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虽然退居二线,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作为中石油和中石化的高级顾问,倾注大量心血,指导培育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石化技术新“四朵金花”。2003年,他以91岁高龄主持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国家重大课题研究。他把自己的满腔忠诚和聪明才智,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祖国的石油石化工业。

 他一生艰苦奋斗、襟怀坦荡,从不追求奢华享乐,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始终操守廉洁、克己奉公,多次捐出所得奖金和家产财物,支持国家教育事业和培养石油石化高技术人才。

 侯祥麟已经离开我们三年多了,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是十分丰厚和宝贵的,必将激励我们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 周吉平)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