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学生眼中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领域的“好家长”

来源:二局   发表时间:2012-10-09

【 字号   】

    来源:科学网(新闻中心) 时间:2012-10-01

 

 

    王忠诚院士创造了多项世界神经外科奇迹,解决了脑干肿瘤、丘脑肿瘤等一系列世界性医学难题;他还有多种身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他获得过多项荣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不过,在他的学生们眼中,这位集各种荣誉和光环于一身的老人,更像是中国神经外科领域可敬、可畏、可爱、可亲的“好家长”。

 

    传承医术

 

    现任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副主任的张俊廷已是享受政府津贴的神经外科专家,但在1977年刚刚参加工作时,他对神经外科是颇为抵触的。

 

    “神经外科不同于其他外科专业,风险大、难度高,手术后的病人可能成为植物人。”张俊廷说,如果不是亲眼目睹王忠诚以精湛的医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病患康复的奇迹,自己可能并不会毅然投身神经外科事业。

 

    “老师的榜样力量推动我开始拼命地钻研神经外科手术技术。”10年后,张俊廷有幸成为王忠诚的第一助手,在手术台上与王忠诚共同成功挑战了多起“不治之症”。

 

    2004年10月,57岁的美籍俄罗斯人乌拉基米尔因患脊髓内肿瘤先后到俄罗斯、美国等地求医无果,然后来到北京天坛医院。

 

    乌拉基米尔所患的上胸髓内脂肪瘤为先天性肿瘤。这种病例甚为少见,手术成功率极低。由于胸髓内脂肪瘤在胚胎里即生成,与脊髓紧密生长在一起,一般手术只能做部分切除,否则极易损伤脊髓,况且乌拉基米尔的肿瘤生长在脊髓的内侧,这让手术难上加难。

 

    王忠诚与学生张俊廷进行详细缜密的讨论后最终决定,共同进手术室为乌拉基米尔切除肿瘤。

 

    7个多小时,王忠诚细心指导着张俊廷切开脊膜、深入脊髓内狭小的手术视野,分块切除肿瘤。细致精确的手术将肿瘤全部切除,没有给患者留下遗憾。

 

    在王忠诚与张俊廷同台手术的10多年里,即使后期因身体原因无法亲自主刀,王忠诚也一定会一直坐在手术台边亲自指导。张俊廷说:“十几年来老师手把手地传授,给了我自信和能力,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

 

    弘扬医德

 

    医者,既要妙手,更需仁心。

 

    王忠诚常说:“当医生必须有技术,但首先是要有服务精神,必须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王院士可亲可敬、平易近人,但他对弟子们要求严格,尤其重视医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院长王晨介绍,王忠诚给他的弟子们划了一条红线,医治的病人绝对不允许出现血肿、“二进宫”、感染等情况——因为这可能给病人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王院士认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最宝贵。弟子们对患者是否尊重,远比他们发表了多少论文、申请了几个课题、过了几级外语重要得多。”王晨说,王忠诚设计了一套独特的医德考核标准。“手术该做到什么程度、该和病人怎样交流、该用什么样的药……老先生甚至把一些细微之处都提炼出来了。”

 

    脑部是人类身体最精密、最复杂、最神秘的区域,在神经外科领域很多情况下是治好了病,却造成了瘫痪、无意识等不可弥补的后遗症。王忠诚告诫弟子:“一定要以病人为中心,不能为了钻研技术影响病人今后的生存质量,甚至不顾病人的死活。第一是不能死人,第二是不能让病人重残。”

 

    张俊廷清楚地记得,一次,安徽农民吴荒洲因脑干胶质瘤半夜被送进医院时已经呼吸停止、没有意识。面对患者呼吸停止这一手术禁忌,医生们心存顾虑,难以决定。“抢救,病人还有生存的希望;不救,就必死无疑。”王忠诚看过检查结果后果断决定,有一线希望就要争取!

 

    在北京某外企工作的年轻姑娘徐邵成曾一度以为自己最长活不过28个月。她在检查中发现,自己在被中外医学界划定为“生命禁区”的脑干上长了一个肿瘤。她没想到,只在天坛医院专家照片榜见过的、感觉遥不可及的院士王忠诚竟然会在得知病情后亲自来给自己会诊、亲自为自己手术。看着满头银发的老人走进手术室准备做风险极大的脑干手术,小徐轻轻地对父亲说:“爸,王大夫一定能让我活着下手术台。”

 

    “老师曾说,我们要让病人身体康复的同时,也得到心理康复。即使回天无力,我们也要让病人带着希望、带着梦想活到最后一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知名的神经介入专家吴中学是王忠诚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他说,王忠诚不仅要求学生们医术精湛,还要求他们最大限度地保护病人的心理健康。

 

    感恩师德

 

    “导师三句话,受用我一生。”张亚卓是王忠诚培养的第一个博士后。

 

    他回忆说,王忠诚交给他的第一个课题就是当今世界神经外科的前沿课题。“我渴望你们拿起手术刀,在世界神经外科的状元榜上,不断刻上‘中国’这两个字。”王忠诚这样勉励张亚卓。

 

    “这是让我铭记在心的第一句话。”张亚卓说,“我不断地想起王老师的这句话,它不仅激发了我的事业心,而且激发了一个中国医生的使命感。”

 

    “用手术刀不停地去掉病人身上的痛苦,千万不要去割断与人民的感情。”这是让张亚卓铭记在心的第二句话,也时刻提醒着他身为医者的道义与良心。

 

    在张亚卓博士后“出站”的时候,王忠诚把他叫到身边嘱咐,“今天,你是我的学生,以后你还要当别人的老师。我盼望你们把祖国和人民给予的手术刀传下去,做一个把神经外科事业推向更高峰的接力人。”这是让张亚卓铭记在心的第三句话。

 

    这三句话,不仅仅道出了王忠诚对学生个人的期待,更寄托着王忠诚对中国神经外科事业更上一层楼的期盼。

 

    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人才,王忠诚甘愿做一架负重的“人梯”。他培养的罗世琪、赵继宗、张俊廷、张力伟等一大批专家,都已成为中国神经外科领域的栋梁之才。

 

    王锐是王忠诚的“特殊学生”。她是王忠诚的女儿,也是王忠诚“精益求精、严谨求实、勤俭廉洁”作风言传身教的受益者。

 

    现年53岁的王锐也从事医疗卫生研究工作。选择这个职业,正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希望以执着严谨的态度探索医学的未知领域。王锐说,曾经家里人都不理解王忠诚对事业的执着。

 

    王锐姐弟三人出生,王忠诚都因为工作没有在旁陪护;王锐的母亲退休后,已高龄的王忠诚依然每天准时上下班,不能陪伴,母亲只能在老年大学学习画画打发时光;定居外地的子女们好不容易回家一趟,要求父亲请假一天与家人好好团聚,王忠诚却说“还有病人等着我”。

 

    “有过抱怨,但慢慢地我们理解了,神经外科事业倾注了父亲多年的心血,也是他毕生的追求。”王锐说,“他可能不是家里的好父亲,却是中国神经外科领域的‘好家长’。”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