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王忠诚:用一生发展神经外科事业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2-10-16

【 字号   】

    栏目:CCTV1(新闻联播) 时间:2012-10-09

 

    王忠诚院士是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他生前创建了北京天坛医院。在王忠诚院士的带领下,中国神经外科从无到有,并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神经外科的第一次突破,是王忠诚院士以自己的健康为代价换来的。上世纪50年代,王忠诚与他的同事们不顾放射线的直接照射,用7年时间积累了2500份脑血管造影资料。1965年,我国第一部《脑血管造影术》出版,使我国神经外科的诊断水平一步跨越了30年。而长期的辐射却让王忠诚的白血球只有正常人的一半,这种状况伴随了他的一生。

 

    北京天坛医院院长 王晨:“接触那么多射线,以至于自己一生都落下血象这么低的重大疾病隐患,真是难能可贵。”

 

    手术台是王忠诚一生都不愿意离开的地方。从医60多年,他做过的开颅手术超过一万例。他73岁时还坚持每天两例手术,最长的一次手术用了26个小时,助手都换了两遍,但是他依然坚持着。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忠诚:“时间久了脚就发紫,手术坐在那不许动,你一动这手就差挺远。它放大十倍以上,你要稍微一动一个毫米,就等于一个厘米了。”

 

    王忠诚74岁时,不再亲自手术,可是每次遇到特别困难的情况,无论手术时间多长,他都自始至终陪着学生一起完成。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副主任 张俊廷:“七八十岁的老人陪着我们做这个,大家(医生们)都知道,做手术的情况下,你精力特别集中的情况下,坐在旁边的助手可能比术者还要累。”

 

    直到今年2月份,87岁的王忠诚院士还坚持上班。在自己一手创办的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里,几十年不舍得更换的办公室中,他依然潜心研究疑难病症。在患者的眼中,王忠诚是大专家,而在老先生的心中,病人是医生的老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忠诚:“因此我们的知识不是生下来就有的,都是病人给我们送来的,所以我们掌握一些知识,应该更好地为他们(病人)多做一些事情。”

 

    王忠诚带领着中国神经外科闯过一个个医学禁区,创造了一个个世界第一。他获得了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荣获世界神经外科“最高荣誉奖”。荣誉的背后,是王忠诚院士始终坚持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大医品格。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