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易(国内新闻) 作者:刘芳 时间:2012-10-16
69式坦克十年磨剑,他是唯一的全程参与者,99式坦克十六年攻关,他担任副总设计师,与“陆战之王”结缘半个多世纪,他与中国坦克一起书写传奇。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坦克专家——王哲荣。
翩翩少年的爱国梦
王哲荣1935年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一个农民家庭,自小听着大人们讲述八路军手持大刀神勇杀敌的故事,依稀中立下 “一定要努力学习,造出坦克大炮保家卫国”的心愿。年幼时看似懵懂的愿望日后却真的成了他一生奋斗的航标。带着对侵华日寇的愤恨与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他学习刻苦,高中毕业后,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坦克专业深造。从此,便与坦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军校的6年中,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孜孜以求的治学作风,为他日后的研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大学期间他跑遍了工厂各个车间,熟悉车、铣、铇、磨各个工种,全面系统学习了坦克生产的全过程,为更深了解坦克操作中各系统性能,真正做到设计与实践相结合,他硬是达到了三级坦克驾驶员驾驶水平。1962年,王哲荣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后分配到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前身),真正开始了他钟爱的事业,一干就是50年,时至今日一直从事坦克装甲车辆设计理论研究工作。
十年磨剑刻苦钻研
科研探索的道路必然是充满荆棘与坎坷的,除了需要追逐理想的执着,还意味着无畏的勇气和默默的付出。对于王哲荣这样一位对坦克装甲车辆钻研近乎痴迷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文革期间,他克服极左思潮干扰,一心投入项目研制,69式坦克研制时期,他所有的精力与心血几乎都投入了科研工作,白天搞设计,晚上下车间,整整8年时间他很少回家,更谈不上对妻儿的照顾,家里所有的负担和两个年幼的孩子都交给妻子一个人……,对他来说国家的利益,钟爱的坦克装甲车辆事业,已经超越了一切私人情感。最终,重重困难与阻力都阻挡不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69式坦克设计圆满完成,研制成果为我国坦克外贸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了重大经济效益,1978年,王哲荣被授予全国科学大会奖。通过这一时期的磨练与钻研,王哲荣也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数据和实践经验,不但掌握了坦克总装需要用到的各种数据、各种零配件结构、安装位置、加工尺寸与公差,甚至包括总装厂车间的机加能力他都“门儿清”,国外各类型先进坦克的一些重要数据更是了然于胸,以至于后来有一次他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一个月内把几万个进口零件一次复装成功。
三代坦克铸就梦想
说起王哲荣,不得不说他与99式主战坦克的渊源。99式坦克于1984年立项,是新中国成立后唯一一个由国务院军委直接下达研制任务的陆军装备重点项目。当时面临的艰巨情况是,国内第二代坦克还没有设计定型,国外美国的M1、德国的豹2、前苏联的T2、T80三代坦克均以定型和装备,整整领先我国两代。在项目总师祝榆生的力荐下时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总体研究室副主任、有着丰富总体设计经验的王哲荣被国防科工委正式任命为项目副总设计师兼总体组长。该项目以自主研发为主,在设计定型时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面对当时看来几乎无法达到的标准,为了实现国人自主研发主战坦克的梦想,王哲荣会同总师祝榆生结合国情,本着自主开发为主,广泛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为辅,提出了“系统取胜”的设计理念,即在工业技术基础不如发达国家的条件下,通过整个武器系统的有机综合,系统匹配与优化设计,达到1+1>2的效果。同时提出“技术上螺旋上升,运营上良性循环”的创新理念。
从1984年到1999年,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里,王哲荣和另外两位副总师一起,在祝总师的带领下,悄然展开了一场鲜为人知的国防高科技攻坚战。根据多年的研制经验,王哲荣认为,要想设计出真正优秀的坦克,必须在实验数据的积累方面打好基础。接受了三代坦克研发任务之后,王哲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自己一直关注的实验测试环节入手。大量一手实验数据的积累,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前瞻性的高新技术。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坦克之间还在彼此误伤时王哲荣他们已经研制出了领先世界的坦克敌我识别系统。此外,自主研发的带热像瞄准镜火控系统等一系列成果均为首次成功应用,从实践角度注重的坦克火力、防护和机动性三项重要指标综合评比,99坦克绝对堪比美国的M1、德国的豹2、日本90式等世界先进水平坦克。
只有经历过那艰苦岁月的人才能体味其中的艰难与不易,也只有钟爱坦克装甲车辆事业的人才能对此项工作近乎痴迷与苛刻。99式主战坦克样车研制阶段的一次项目协调会上,对于一个车体部位同轴度加工公差,王哲荣与工厂技术人员产生了意见分歧。为了说服对方,他一一列举了国外几种先进坦克的同轴度公差数据,以及国内的加工工艺数据,并极力强调这个技术指标对整车寿命及可靠性等关键问题的影响至关重要,大量客观的数据和严谨的态度最终令对方叹服。建国50周年大阅兵前夕,99坦克方阵演练中出现了以固定挡位行驶坦克转向异常问题,时间紧迫,王哲荣接到通知赶到现场后,镇定提出解决方案,使在场人员心悦诚服。类似的事情在王哲荣的记忆中也许平常得早已被淡忘,跟随样车试验经历低温、高温、高湿、高原、沙漠等极端条件艰难考验所付出的种种辛苦对于他来说也淡然得一笑置之。但每每提及99坦克,王哲荣都会既兴奋又激动,在他眼中,99坦克胜似自己精心培养、用心呵护的孩子。爱,溢于言表;情,浓于血脉。
功绩显著奋斗不息
99坦克的横空出世不仅实现了我国主战坦克从仿制仿研到自主研发的跨越,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坦克装甲车辆总体技术的国家之一,而且由于采取了“运营上良性循环”的策略,新成果产生一项转化一项,99坦克在定型之前就收回了全部成本,这在我国的武器装备研制中十分罕见。同时收获的还有大批技术实力过硬的科技人才,99坦克项目研制的十几年,成为我国坦克装甲车辆行业人才培养最多,技术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
99坦克是王哲荣的“骄傲”,但他并未因此而“骄傲”。多年来,他一边搞理论研究,一边结合科研与工程实践编写出版了《在创新中发展的坦克装甲车辆》、《第三代主战坦克研制大纲》等多部论著,为我国坦克装甲车辆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受到国家表彰与嘉奖。1999年荣立中国兵器工业“9910工程”个人一等功,2000年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荣立国防科工委个人一等功,2002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5年获国防科技奖二等奖和中国兵器工业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一等奖。2004年建国55周年,作为有突出贡献的5位科技界别专家之一,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亲切接见。
时光荏苒,当年立志保家卫国的翩翩少年如今已白发苍苍,但却丝毫没有放慢“强我国防”的脚步,依然奋斗在国防科技战线的前沿,站立于高新武器装备研制的潮头,诉说着他绵绵的爱国情怀,继续着他挚爱的坦克装甲车辆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