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瞿金平:对社会的贡献才是永恒的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2-11-21

【 字号   】

    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12-11-17

 

 

    中国工程院院士瞿金平对马情有独钟,他喜欢马的激情腾越、奔驰向前,喜欢马的兢兢业业、忠诚坚强。在人生道路上,他也犹如一匹骏马,将激情和才华全部奉献在他深爱着的科研事业里。

 

    人物简介

 

    瞿金平

 

    1957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对提高我国塑料机械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以及推动塑料加工及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各1项。

 

    目前,他正朝着研究开发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分子产品智能化低碳制造关键技术及高端装备的目标前进。

 

    革命性的科研成果推动行业发展

 

    在华南理工大学,瞿金平一直把研究和开发塑料行业的绿色加工技术与装备作为目标。通过多年科技攻关,他们取得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的系统成果,其中振动剪切形变动态加工技术和体积拉伸形变动态加工技术是两项在塑料加工行业具有革命性的成果。前者利用振动螺杆代替普通螺杆大大降低了能耗,后者利用拉伸形变的物理手段解决了不相容塑料以及生物质复合材料等共混加工问题。

 

    这两项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后,进一步解决了加工过程的节能降耗、废旧塑料循环利用、塑料可再生资源替代等问题,提高了我国塑料机械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为推动塑料加工及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众多科研成就的背后,是瞿金平数十年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的付出与坚持。留校任教后,他钻实验室,蹲车间,泡图书馆,用他的话说,他把每个“星期天”都当成“星期七”来过。他和工厂的师傅一起安装调试样机,一蹲就是几个钟头。有时候,凭着一股兴奋劲就忙上一个通宵。工人们都感动地说:“瞿教授哪像教授,跟我们工人一样干,而且干得比我们都累,都苦。”

 

    有一次他病倒了,躺在医院里打吊针,但脑子里想到个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他爬起身来,拔掉针头,骑上自行车就跑回实验室干起来。

 

    献身教育 服务祖国 是我的荣耀

 

    2011年,瞿金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笑称自己是华南理工大学土生土长的“土院士”。虽然他曾有多次海外求学或工作的机会,但他放不下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他说:“科学不分国界,而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中国的塑料成型加工技术及设备很落后,我有责任改变这种状况,这是我的使命和荣耀。”

 

    他感恩求学华南理工时老师给予的指导,难忘一直以来学校对他的支持,不舍科研路上同行的团队成员。1997年,当他获得了被称为“制造业华人诺贝尔奖”的香港蒋氏科技奖后,毅然把10万美元巨额奖金贡献出来,用于科学研究,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瞿金平非常聪明,但他的这股聪明劲不是天生的。恢复高考后,瞿金平从山村考入华南理工大学。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仅学好专业课程,还选读了自动控制、电子技术等多门类的课程,为他后来从事的机电磁一体化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多年来,他几乎所有休息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为了科学研究,他博览群书,触类旁通,夙兴夜寐,宵衣旰食,牺牲了大量和家人相处的时间。

 

    虽自谦为“土院士”,但这样一位“土院士”,却一次又一次取得科研的重大突破,将国内相关技术一次次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并且“一马当先”,引领整个行业的技术取得进步。

 

    已经获得众多成果的瞿金平并未止步。目前,他又带领团队向新的目标迈进。“任何时候我都扪心自问:党和人民培养了我多年,我为人民为国家做了什么?”瞿金平经常这样告诉自己:“所有荣誉都是过眼烟云,只有对社会的贡献才是永恒的。”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