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网(新闻中心) 记者:陈彬 时间:2012-12-03
“十八大报告把先进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在日前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表示,作为思想的策源地与文化传承创新的守望者和担当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应该是我们培养一代新人的基本要求。”郑南宁说,“我们现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实际上决定了20年后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也可以说,现在培养了什么样的人,就把什么样的世界留给了后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大学人才培养中,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郑南宁表示,近年来,国内高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一直在反思和追问学生的人格养成、价值观、独立思考、创业精神等教育方面的问题。应该说,我们的大学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一些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据介绍,目前国内大学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最基础的体现依然是在思想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基本课程中。
“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一套针对当代年轻人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指导思想。”郑南宁说,思想政治工作要解惑,而不是空洞地讲我要培养怎样的接班人。“必须通过我们的教育,让学生拥有一个充实而正确的信仰。”郑南宁认为,我们并不缺乏对学生的信仰教育,比如从小学到大学,思想教育始终在帮助学生树立对共产主义的信仰。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教育固然没有问题,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也确实应贯穿教育始终,但对于新时期成长起来的学生而言,共产主义说教式的教育太过抽象。
“新时期的大学生需要在追求共产主义的大背景下,找到既适合于自己,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追求,并为之努力。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找到这样的理想信仰,并帮助他们树立为之奋斗的决心。”郑南宁表示。
与此同时,他认为,大学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引导,并在学生的教育中加以体现。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是抽象的,更不应该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从现实中国内外的背景出发,给学生明确而又贴近生活的内容。很明显,这样的目标依靠课堂上照本宣科的‘满堂灌’是不可能实现的。”
郑南宁表示,大学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相关教师真正融入学生群体,与学生真正“零距离接触”,在点滴中关心学生、引导学生,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这需要教师转变对原有思想教育的理解,同时适当调整自身定位。与取得的效果相比,这样的转变是值得的。
“我们曾经在大学生中作过一次调查,当问及你的理想是什么、今后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专业选择和今后的发展道路时,很多学生都答不出来。”郑南宁告诉记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渗透到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的今天,学生们的选择太多,诱惑也太多。同时,这也说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仍面临很重的任务,尤其是在十八大为中国发展树立新航向的今天,高校的这一工作将更加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