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张履谦:我看"科技盛典"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3-02-18

【 字号   】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3-02-08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履谦

 

    这次盛典真是太鼓舞士气了,让我们看到中国人的聪明和优秀。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一个大国迈向一个强国就要从这里开始,这是我们走向伟大复兴迈出的很大一步。我们有这么多的发明创造,科学家有这样大的功勋,使我们感到中国将来一定能够赶超世界一流水平。这次盛典非常有意义,也很成功。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王渝生

 

    我参与了2012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推选活动和“科技盛典”的策划工作。我真的非常高兴,因为过去在电视上经常能看到经济人物、体坛风云人物、最美乡村医生等的评选,却独独缺了科学家。这次算是零的突破。

 

    就评选工作来说,这次我们选出来的年度科技创新人物与其他科技奖项评出来的有一些交叉,但并不重合,我们有我们独特的视角。

 

    关于晚会,这不仅是科技工作者的盛典,更是科普的盛宴,这是很好的一种科普形式。过去李政道用绘画艺术来体现科学,请画家黄永玉、李可染画科学画来表现科学内容。我想深奥的科学内容也能在舞台上展现,通过唱歌、魔术、舞蹈等载歌载舞的形式展现出来。我希望在此之后能有一支专门的队伍来研究这种表现手法。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何传启

 

    这次盛典,是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高质量的科普活动。2012年的重大科技创新,很好地体现了科技的功能。例如,关于中微子和量子的科学突破,可以加深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关于干细胞和骨科技术的突破,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四个团队的贡献,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防水平等。

 

    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胜旧人。中国科技投入已经持续高幅增长了15年之久,也许我们即将迎来一个收获季节。这个活动是历史的见证,很有必要继续办下去。

 

    光明网总裁 陆先高

 

    科技创新成果在国家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人们往往对科学家们知之不多,因为缺乏必要的途径。大众媒体的介入,成为传播科技知识、宣传创新精神、推介科技人物、树立时代英雄的桥梁。

 

    央视有着大众媒体独特的视野和视角,以专业性、权威性为主体,顾及知识性、直观性,并以晚会录制为轴心,不忽略观赏性、娱乐性,在多种元素的融合能力上显示出深厚的功力。获奖者中,难寻传统科研工作者的拘谨、木讷形象,大多阳光、机敏、生动、光彩照人。大众媒体的价值取向,与我们时代对科技英雄的定义,相得益彰。

 

    非常希望中央电视台能将这样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树风气、有底气的评选活动和颁奖晚会系列化、年度化,形成观众期待。年度盛典高举高打,指点江山,引领舆论,将大众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发挥到极致。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 林跃然

 

    我真应该让正在上六年级的儿子来看这台晚会,他一直就对高精尖的技术成果非常感兴趣,还着迷于虫洞理论和捕捉中微子的可能性。所以这次颁奖也是呈现给科技爱好者的一次盛宴。

 

    就科技传播来说,电视利用声光电的配合具有平面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果网络媒体也介入传播科技成果的话,那在受众当中影响会更大,比如果壳网、名人微博也可以参与进来。观众也应该多些未来的、潜在的科技工作者或者普通受众。这次盛典不仅是对科学家们的表彰,也是一场非常好的科普宣传。

 

    观众 陶岳

 

    过去一年当中,我们国家竟然有这么多科技创新的领域,我真没有想到。很多研究,像干细胞、包虫病,平时没有关注,不知道这些研究的功能,现在听到了获奖人的口头讲述,心里很受感动。其实这些科研成果跟老百姓的生活非常近,希望有更多人受惠。

 

    观众 陶朵朵

 

    我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科研工作者感到喜悦,为我们国家有这么多的科技创新成果感到骄傲。这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希望我们的国家有更多的科技成果超越发达国家,同时实现自我超越。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