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李培根:让学生成为“他自己”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3-06-21

【 字号   】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13-06-10

 

    人民网南昌6月10日电 6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根叔)做客华东交通大学,为该校教职员工讲授他对高等教育认知的一些观点和想法。讲座现场,与会教工不时拿起手机拍照,俨然成了“根叔”的粉丝。

 

    毕业生是学校宝贵的财富

 

    当前,对一所高等院校办学水平和实力的评价,多以其发表文章、科研项目、师资力量等因素为主要标准。李培根认为,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因素对学校声誉的作用,但影响学校声誉的最重要因素,是毕业生在社会上的总体表现状况。而这,又与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教育密切相关。

 

    因此,李培根强调,高校应给予青年学生尽可能好的教育,力争让学生自由发展,“成为人,成为他自己”。这对于一所学校和青年学生而言,将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让学生成为“他自己”

 

    李培根说,学校不能仅仅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岗位技能需要的工具或者产品,而应着力推动青年学生的心灵开放,让学生对自己开放,明白生存的价值、存在的意义;对他人开放,尊重、信任他人,不要带着某种预期或目的与他人交往;对社会开放,关心重大问题,提升审美素养;对未来开放,锻炼自己的宏观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历史、未来和永恒负责;对教育开放,明白所有的知识都有用,并愉悦地接受知识。

 

    李培根认为,让学生自由发展,“成为人,成为他自己”,并不表示是对人的原始与野性的放任,而是在教化之后的更高层次的一种觉悟,使之成为更有鲜明个性、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人,从而成长为更有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而要达到这一境界,显然还要依靠和依赖教育。

 

    教育要对学生开放

 

    当前,以开放办学提升学校总体实力,已成为诸多院校的重要举措。但在向行业开放、向社会开放、向世界开放的潮流中,向学生开放的声音则少之又少。具体表现在“我教什么,你学什么”,教学内容依然追求系统性和完整性,而缺乏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对此,李培根表示,教育工作者应从根基上、从人的意义上认识高等教育,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思维启迪、潜能挖掘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实践”为“主动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实学创新型人才,筑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