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缅怀潘家铮:求真务实 勇于担当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3-07-12

【 字号   】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陈飞 时间:2013-07-11

 

    在潘家铮院士离去一周年的日子里,回首近20年的忘年之交,从第一次见面,到最后一次握别,往事历历,如在昨日。他的思想见解启迪着我,他的厚德笃行是我永远的榜样,他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弥足珍贵。

 

    1999年,国务院三峡建委决定成立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潘家铮院士先后担任专家组副组长、组长。作为“被检查方”和检查方,我亲身感受了一个科学家的严谨与求实,责任与担当。

 

    当时,针对“三峡大坝出现裂缝”的负面报道和舆论风潮,潘家铮院士以科学的态度、公正的立场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挺身而出,发布权威声音,为业外人释疑,为建设者正名。他通过媒体告诉公众,大坝在浇筑中受各种因素影响通常会产生裂缝,这也印验了坝工界“无坝不裂”的说法,但三峡工程所出现的不是危害性裂缝,也绝不允许出现危害性裂缝。接下来,他又对全体建设者引用了一句古训,“闻过则喜,闻善则拜”,提出要通过严格的施工质量管理浇筑无裂缝大坝。

 

    为了消除大坝混凝土裂缝这一世界未解的难题,实现三峡工程一流的质量,潘家铮院士身体力行,与专家组其他国内顶级水电工程专家一道,在三峡施工现场开展了杜绝混凝土浇筑“顽症”的超级攻关。在他和专家组其他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加快了质量保证体系的完善,研究攻克了塔(顶)带机混凝土快速浇筑、混凝土生产输送计算机综合监控系统、混凝土综合温控防裂等诸多施工科技难题,不仅为三峡二期工程在第一个混凝土浇筑高峰年创造458万立方米世界纪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紧接其后的三峡三期大坝工程创造280万方混凝土没有发现一条裂缝的新的世界奇迹提供技术积累。

 

    潘家铮院士曾说,中国要想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如果与之相对应的电能依然过分依赖燃煤,不仅在资源、采掘和运输上将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引起的环境污染也将难以想象。他认为,水电事业不仅要继续加大剩余70%的水电资源的开发,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绿色清洁能源,同时要加强对已经建成的数以万计的水电工程的运行管理,维护工程、水库乃至江河的安全。受他的启发,集团公司制定了“1237”的三峡工程运行管理宗旨,即:按照“江河不老”这一目标,实现由被动发挥功能向主动发挥功能,由重点功能发挥向综合功能全面发挥的两个转变,承担起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等三项责任,完成防洪、抗旱、供水、航运、渔业、旅游、发电等七大任务,企业的责任和使命更加清晰明确,也得到了潘总的充分肯定。

 

    潘家铮院士走了,他把全部的生命铸进巍巍大坝、融入滔滔江河,化作了永恒的光和热。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