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陈一坚:“飞豹”之父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3-07-15

【 字号   】

    2013年07月14日    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史俊斌

 

    科技追梦人

 

    7月11日,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中航工业西安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简称一飞院)的一间会议室里,面对众多的中央媒体记者集体访谈,83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豹”飞机原型机总设计师陈一坚先生这样开场道:“我的一生很幸运,什么好事都让我搭上了,80多岁的老头竟被这么多中央媒体"关照",我看大家还是最好聚焦我们的"飞豹"创新团队,报道我们的一飞院,我仅仅是"飞豹文化"的一丁点。”

 

    三个志愿全是航空系

 

    1999年,在国庆5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天安门广场上空呼啸而过的“飞豹”六机箭形编队格外引人注目。观礼台上,一位文质彬彬的长者仰望天际,脸上流露出凝重与自豪的神情。这一鸣惊人的时刻,谁能理解老人已经积蓄了半个世纪的“航空报国”情结?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飞豹”飞机原型机总设计师。

 

    1930年6月,陈一坚出生于福建福州,他的少年时期是伴随着日军轰炸机对其家乡的肆意践踏度过的。那时,他经常跟随大人们一起在山上的墓穴里躲避轰炸,也曾亲眼目睹一位母亲和她襁褓中婴儿的悲惨遭遇。“日本人非常猖狂,飞机低得人在地面也能看见飞行员。当时的人比较愚昧,孩子受到惊吓之后总要不断哭叫,大家以为孩子的哭声会被日本飞行员听到,生怕再次引来飞机轰炸,强烈要求那个母亲管住孩子,可她就让孩子吃奶捂住孩子嘴巴,结果把孩子活活闷死了。那一幕简直太惨了,我终生也不会忘记!自己当时就心有疑问:为什么中国没有飞机?"无力还手"的切肤之痛一直深藏在我的心头!”陈一坚回忆说。

 

    陈一坚是清华大学培养的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1948年大学入学时,他把三个志愿全写上了航空系。大学毕业后,他先后辗转哈尔滨、沈阳、南昌和西安等地工作,始终从事飞机设计研究工作,为歼教1、初教6、强5、运7、“飞豹”等多个飞机型号的设计研制贡献了自己的盛世年华与心血智慧。他主持完成的60CAD/CAM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领导并组织完成了“飞豹”飞机的研制任务,填补了我国歼击轰炸机的空白,我国的飞机设计自此从测绘—仿制真正走上了自行研制道路,被行内外誉为“飞豹之父”。1999年该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本人当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飞豹”型号总师

 

    “飞豹”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研制的重点武器装备。该机研制在既无原准机又无外援的条件下进行,采用了数十项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很多机载设备也是新研制的,技术难度大,并涉及10个部委、数百个厂所,是一项复杂的大型系统工程。但“飞豹”的研制费用只是国外同类飞机研制费用的几十分之一,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和研制经费。“飞豹”飞机数百项成品中,仅创新性成品就占总成品的45%,确保了飞机研制的先进性。

 

    身为型号总师,作为重大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的决策者、系统工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他以满足国防需求为己任,竭尽全力优化总体技术方案,出色地完成了研制任务。“飞豹”1995年参加了海军新武器装备演示,1998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设计定型,1998年以“中国飞豹”之名在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1999年参加了国庆50周年大阅兵,每次公开展示,都能壮我国威,振我军威!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陈一坚为祖国航空科研事业建言献策的激情丝毫未减,经常应邀出现在国内高校的学术演讲和报告会上。用自己的经历给新一代飞机设计师和航空爱好者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为大飞机等国家重点工程的立项做出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努力,国家最终批准大飞机研制正式立项,全面启动实施大飞机计划。他矢志不渝、奋发拼搏、为国筹剑的激情所到之处感染一方。

 

    “飞豹文化”产生不竭动力

 

    正如陈一坚经常所说,“飞豹”是一个团队的成就,总设计师只是整个团队中的一个角色和一个代表。

 

    一飞院某部领导崔斌峰对记者说,一飞院的文化又称“飞豹文化”,是因为“中国飞豹”已经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响亮品牌,“飞豹”飞机研制过程中孕育出的“飞豹精神”也是“飞豹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在简陋的芦席棚、露天的运动场,设计人员夜以继日地开展国内飞机最庞大、最复杂的地面模拟试验。半个世纪以来,一飞院从无到有,一飞院人自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意志紧密结合,突破了新技术一般不超过20%的设计禁区,一次次拉近中国航空工业与世界的距离:

 

    1970年12月26日,由一飞院测绘设计的我国首家支线客机运七飞机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民用航空新的开端。

 

    1971年7月1日,我国首架空中预警机空警一号试飞成功,又经过三年试飞攻关,达到设计要求,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预警机设计能力的国家。

 

    1988年12月14日,我国首架歼击轰炸机飞豹(即歼轰七)在设计手段落后、基础薄弱、条件异常简陋的情况下,经过三落三起的艰苦历程,实现首飞,并于1999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歼轰七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实现了从测绘仿制到自行研制的跨越,在此基础上,仅用短短数载春秋,一飞院人便将歼轰七A飞机放飞蓝天,并在我国航空业内首次采用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设计出了中国第一架全机数字化电子样机;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当时国内先进的综合航电火控系统,大幅提升了飞机的战斗力。目前,歼轰七A已成为我军主战机种。

 

    为了“空中小轿车”的梦想

 

    研制中国自己的民用飞机是航空人多年的梦想。2001年,一飞院以市场化方式与石家庄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合作,启动了被称作“空中小轿车”的小鹰-500项目。2005年10月,该机获得中国民航总局颁发的飞机型号合格证,标志着中国自行研制的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型通用飞机可正式投入市场。

 

    2008年11月,一飞院作为重要力量参与研制的新支线客机ARJ21飞机成功首飞。

 

    全三维数字化技术是一飞院的看家本领。传统需要一两个月的翼身对接,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长数十米的机翼,进行大十字架对接,最后误差只有0.02毫米。据一飞院科研部夏旻介绍,使用这项技术,使某型号的设计周期缩短40%,使生产准备周期缩短75%,使工艺设备设计周期缩短40%,使制造周期至少缩短30%。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三维数字化技术在大型飞机研制中规模化体系化应用,标志着我国飞机研制真正进入全三维数字化时代。这套标准体系和研制模式已被完全移植到我国新型号运九、MA700DE的型号研制之中。在做数字化工厂规划中的数据化装置技术调研时,科技部专门请一飞院介绍经验。如今全国在研的飞机型号全都推行三维数字化技术,连其他行业的龙头项目蛟龙600也准备品尝三维数字化这道珍馐佳肴。

 

    在“飞豹”系列型号的研制历程中,无数次艰难困苦的磨练,孕育出一飞院以不畏艰险的勇气、自强自立的骨气、敢为人先的豪气、硬不服输的志气和言行必果的胆气所集中体现的“飞豹精神”。1999年8月,总装、海空军、国防科工委的有关领导及“飞豹”参研单位的代表云集一飞院,对其成功研制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提炼出最具鲜明特色的“飞豹精神”:献身航空的报国精神、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科学严谨的求实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激情和谐的团队精神。

 

    “飞豹精神”是沉淀于一飞院人血脉之中代代传承的文化精髓,正是这种以“航空报国,强军富民”为己任的精神,成为一飞院珍贵的传家宝和不断走向成功的强大精神动力。

 

    大国崛起,需要强大国防;

 

    民族复兴,有我重器守土安邦。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