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黎介寿:历久弥坚酬大志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3-07-25

【 字号   】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3-07-23

 

    时代先锋

 

    一个人,为了入党整整追求了30年,信念是多么的坚定!

 

    一个人,为了攻克肠道疾病攀登一生,精神是多么的坚韧!

 

    一个人,为了人民的健康而无畏担当,内心是多么的坚强!

 

    走近医学大家黎介寿,我们感悟到了这位耄耋老人的崇高境界和人格魅力!

 

    信念是人生的底火

 

    这是一张入党申请书,普通又不普通。

 

    黎介寿写于1978年12月。这是他的第29份入党申请书。这张已经发黄的纸张,是黎介寿一生追求信念、追求真理,用信念点亮人生的见证。

 

    坚守信念是贯穿黎介寿人生历程的一条“红线”。展读他的人生长卷,对党的信念的坚守,无疑是其中的“主轴”:爱党爱国、爱民为民、科研创新、培育人才,都围绕这个主轴铺卷,都由这个“主轴”贯穿,都成为这个“主轴”的延伸和拓展。几十年来,他真心爱党、铁心跟党、全心为党,用毕生精力实践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南京解放前夕,年轻的实习医生黎介寿,面临着一次人生的重要选择。姐姐、姐夫从上海拍来电报,准备带着母亲前往台湾,要他赶到上海见个面。

 

    少年丧父的黎介寿,是母亲含辛茹苦拉扯大的。自从18岁外出求学,已与母亲分别了7年。相见那一刻,母子的思念,生活的苦难,一起涌上心头,母亲搂着儿子舍不得松手,儿子跪在母亲面前禁不住泪流。

 

    姐姐在一旁劝他,已联系好了船票,母亲也哀求他,全家一起走,但黎介寿忍着痛拒绝了。因为他看清楚了,共产党能够得天下,关键在于得民心顺民意,只有跟着一心为民的共产党走,才有前途和光明。

 

    “信念是人生的底火,是事业的功力源,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策马鞭。”黎介寿始终认定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党的人,先干好党的事,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为此,他总是保持着一股昂扬的激情和敢为人先、不断探索的精神。

 

    墨守成规,拘泥成说,永远成不了事业的巨人。为了验证胶水能否把肠子瘘口粘合起来,他不惜在自己的身上开刀试验;为解决功能障碍患者营养支持的问题,他从外科走进内科,在国内首先临床应用全静脉的营养疗法。他相继完成了亚洲首例“人小肠同种异体移植术”“肝肠联合移植术”“亲体供肠移植术”等,成为全世界研究肠子时间最长的人……

 

    信念所产生的爆发力如同海啸一般,排山倒海。在几十年的人生道路上,黎介寿遭遇过政治上的坎坷,也遭遇过生活上的磨难、科研攻关上的失败……但他从没有灰心丧气、萎靡不振,而是战胜了沮丧和怠惰。在坚定信念的支撑下,他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和生活的乐趣,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始终坚持在医学科学领域的探索。

 

    黎介寿用一生为信念做了生动的注脚:信念并不是要天天顶礼膜拜,而需要像一头俯首的牛,毕生几曾敢息肩,不问收获问耕耘。

 

    他们,不光是我的病人,还是我的兄弟

 

    履历表上,贴着一张泛黄的军装照。照片上,年轻的黎介寿英气逼人,眼中闪耀着坚毅的光芒。

 

    “选择这身军装,就选择了战斗与奉献。”黎介寿对军装有着解不开的情结。

 

    这种情结,来自于他对解放军——这支伟大的人民军队的深刻认识。

 

    1949年4月23日清晨,黎介寿推开窗户,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中山东路两旁,睡满了穿着单衣、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而医院内却没有一名解放军战士,黎介寿深深地被这支纪律严明的军队所折服。

 

    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黎介寿亲手医治的志愿军战士“小黑脸”,隐瞒膀胱受伤尿血的病情,坚持要上前线。3个月后,在战场上壮烈牺牲,这位不知姓名的英烈深深冲击着黎介寿的心灵。

 

    解放军接管医院后,眼前的变化让黎介寿心潮澎湃:最脏最累的活儿,党员往前站;最险最重的任务,军人往前冲。

 

    当黎介寿郑重地把凝聚着自己理解、认同和激情的入伍申请书上交组织时,解放军战士坚忍不拔的品格、九死不悔的战斗精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已然融进他的血液。这一年,他40岁。

 

    “军队伤病员,我的战友!”黎介寿对军人有着深厚的感情。

 

    经黎介寿诊医治过的战士,总是尊称他为“黎爷爷”。一声“黎爷爷”,叫出了战士们心中万千爱意、无限感激。

 

    寒夜,“黎爷爷”常来到战士的病床边,摸一摸他们的被褥,关切地询问他们的冷暖;盛夏,“黎爷爷”总要到病房里,看一看战士们睡得好不好,给他们放风扇和灭蚊器。

 

    “南京路上好八连”杨宵,因患肠瘘失去小肠,黎介寿为其实施了全军第一例小肠移植手术。术后,小杨情绪一度很低落,黎介寿给他送来励志书籍,为他安装床头电话,将生日蛋糕送到他的床头。

 

    “我要用一生的努力,以精湛的医术为战友祛除病痛,用学到的知识为战友服务。”在黎介寿的“党员先进性学习体会”中,记述着这样一句话。

 

    晚年的黎介寿,对军队的爱、对战友的爱,越来越难以割舍。只要是部队需要,讲课、会诊、挂钩帮带,他有求必应;只要是官兵要求,即便是拖着病躯,他也要亲自为战友问诊、手术。去年大年三十,某旅战士张忠突发“暴发性脑脊髓炎”,生命垂危。老院士撂下年夜饭,星夜驱车300余公里,一面赶路,一面用手机“遥控”指挥现场救治……

 

    为了心中的使命

 

    “选择这身军装,就选择了使命与冲锋。身为军人,要么在战斗,要么就在准备战斗。”黎介寿对使命勇敢担当。

 

    为了心中的使命,黎介寿伫立在世界新军事变革潮头,以前瞻的眼光探索战创伤救治新模式。他与9个外科科室联合开展的“损伤控制性治疗”研究,科学分析危重战伤给伤员带来的生理环境紊乱、免疫功能抑制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问题,在全军率先开展运用控制性分期治疗应对复杂战创伤的研究,使战时救治能力大大增强。

 

    为了心中的使命,在抗洪抢险的大堤上,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中……院士身先士卒、勇担大责,成为中流砥柱。

 

    为了心中的使命,年近九旬的老院士,一身迷彩服,矗立在卫勤演练的训练场上,胜过最激昂的战前动员。

 

    为了心中的使命,这个内心无比强大的老人,这个对党无限忠诚的战士,至今仍奋战在服务部队、服务官兵的第一线!

 

    黎介寿,就是一个战士。他永远肩负着军人的职责,永远保持着冲锋的姿态!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