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路甬祥:创新与坚持是年轻人成功的关键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3-11-19

【 字号   】

来源:中国科学报 记者:肖洁 时间:2013-11-12

 

 

    “创新思维受到尊重、对认定的目标锲而不舍,这是年轻人成功的根本原因。”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雁栖湖校区,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路甬祥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对年轻学子们表达了这样的期许。

 

    这是路甬祥第六次做客由国科大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报告的题目为《从沃森—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分子结构说起》。

 

    今年是《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一文发表60周年。沃森和克里克当年在卡文迪什实验室相识,二人并非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领域的资深专家,却在缺乏实验条件和科研经费的情况下,最终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以1000多字、1幅插图、不到两页的短文,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当时,沃森23岁,是肯德鲁教授的博士后,后者主要从事蛋白质结构研究;克里克35岁,是师从佩鲁茨的博士研究生,正从事血红蛋白的X光衍射分析研究。两位年轻人都不相信蛋白质是遗传载体,而认为DNA是遗传物质,解读DNA的分子结构是关键,并对此有着强烈的兴趣。

 

    “兴趣归兴趣,如果导师不允许他们做,实验室不让他们做,也是很难成功的。但可喜的是,卡文迪什实验室和他们的导师尊重并支持了他们的选择,为他们开展研究、取得成功打开了方便之门。这是他们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卡文迪什实验室的优良传统,也是这里大师辈出的重要原因。”路甬祥说。

 

    路甬祥认为,沃森和克里克不怕经费短缺,不怕资历浅薄,满怀自信和激情,锲而不舍、紧密合作、勇于探索、不怕失败、求真唯实,这正是他们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他指出,目前一些青年人不敢于、不勤于、不善于独立思考及培养创新思维,这样当然不会取得什么大的成就。沃森和克里克的成功事例,对年轻人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在路甬祥看来,实验证据和创新思维是突破科学前沿问题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我们应下决心转变教育观念,从注重知识的灌输转变为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验观察和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开展交流合作的能力。”

 

    “具备这些能力,不管是做科学研究、技术创新,还是以后做科技管理或者创业,我觉得都一样重要。”路甬祥表示。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