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杨薇 时间:2013-12-06
“我始终坚信,我的事业在中国。我走的每一步都是时代在推着前进,这个时代令我备受鼓舞。”12月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被第九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授予“中国侨界杰出人物”称号。谈起自己走过的路,他感慨万千。
何镜堂认为自己“一生做了三个正确的选择”:一是放弃入籍美国;二是1983年,从北京到广州,走设计、研究与教学三结合的道路;三是1999年院士加身后,重新起步,依然将建筑设计创作列为核心工作之一。
“这几个选择,我都是下了狠心的。”何镜堂说,要不是这样,如今自己可能住在美国纽约的老人院里,每天下棋、散步,“这样生活也很好,但这不是我想要的,我从小就追求能有所作为的事业。”
何镜堂自小就对建筑学十分神往,他考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并师从岭南建筑一代宗师夏世昌。“文革”中,他一度被下放到山区务农。“1982年,在美国的亲戚让我们申请去美国。”何镜堂回忆,1992年他们的移民申请通过了,但“收到消息后我第一个反应就是不去了”。何镜堂说,“我1983年调回华南理工大学,便遇到广东改革开放。中国正在发展,更需要我。”
从那时起,何镜堂“只争朝夕”。随着他在广东第一个项目——深圳科学馆大获成功,他和他的团队先后设计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钱学森图书馆等许多知名建筑。2010年,何镜堂主持设计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更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如今,已经年过七旬的何镜堂,一年仍有超过300天处于工作状态。他倾注更多精力与各地高校师生交流,“我希望我的人生既出精品又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