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麦康森:放低身段促成果转化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4-05-15

【 字号   】

来源:青岛日报 记者:赵笛 时间:2014-05-10

 

    麦康森,1958年生,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的推荐书里,麦康森在主要知识产权目录里共列了28项,全都是发明专利。除了一些技术方法,其它的发明专利大都已实现了转化。在被问到这些专利是什么形式转化时,麦康森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我的专利都是统一价,5万一个。”

 

    这么少?这是记者的第一反应。

 

    “其实在我看来,还可以更低一些。”麦康森说。

 

    “现在都说科技成果转化难。难在什么地方?我觉得就是科研人员放不下身段,不了解企业和市场需求。”麦康森的理论是,科研人员尤其是搞应用研究的科研人员,在科研成果转化这一链条上,首先是降低姿态。这种“降低”既包括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上,也包括在个人利益的得失上。

 

    一句话深深刺痛了他

 

    1958年出生的麦康森,从人生经历上看,称得上“幸运”。20岁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并且考上了自己向往的山东海洋学院。此后,考取研究生,回湛江工作再公派至爱尔兰留学,一步一步走得特别顺利。

 

    留学时麦康森发现,鱼虾类的研究在国外已相对成熟,但中国人特别喜欢吃的鲍鱼,却没有多少人研究。他意识到这个冷门有难度,却是机遇。“其实,外面的世界很‘现实’,没有挑战能力便无法生存。为获得学习与研究上的创新成果,必须选择挑战,尤其是那些前人没有尝试过或没有尝试成功的挑战。”从此,麦康森以鲍鱼为主题,在贝类营养研究方面不断取得研究成果,填补了许多国际空白,走在了世界同类研究的前沿。博士论文答辩时,国外严谨挑剔的评审团对他数据充分、成果完整的论文,几乎没问问题就通过了。导师很赏识这位颇具科研潜力的中国学生,一再挽留他在国外工作。

 

    但此后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情,让麦康森拒绝了导师的好意。当时,他与一些国外同行在夏威夷开会,看着夏威夷美丽的海滩,一位国外学者说:“麦先生,我们在保护海岸,你们在毁掉海岸,目的都是为了赚钱,但我们赚的会比你们更多、更久。”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麦康森,他下定决心回国发展。

 

    回国后,他来到母校,也就是现在的中国海洋大学。回顾起自己的人生之路,他说:“其实,我对自己的人生一直没有很好地规划过,但只要我努力了,胜败没有关系。我们这一代人,其实还是很幸运,我出生在吃不饱饭的‘大跃进’时代,没想到后来却有机会上大学、,出国留学,现在回国又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的人出国了不敢回来,有的人出国了不愿回来,我觉得他们还是对现在中国的情况不了解。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这是一个能实现梦想的地方。”

 

    为水产品养殖当后勤

 

    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时,麦康森就说,当院士不是他的工作目标。他搞科研最大的动力来自于兴趣。5年过去了,他的“兴趣”仍然没有减弱。“我们那代人,都是先干上一行,再看能不能爱上一行。我很幸运,我干了水产养殖这一行,也很符合自己的兴趣。”

 

    水产饲料是麦康森在鲍鱼之外的主要研究方向。在多年的研究中,他不仅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启动我国水产动物营养的系统研究,形成了我国水产饲料工业发展模式;还为主要养殖品种建立了营养参数公共平台,为我国水产饲料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还成功开发出了多种饲料产品和添加剂,成功地替代了进口产品,有效地解决了饲料的环境污染问题。

 

    麦康森说,从中国水产养殖产业的整体发展来看,南方因为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 (养殖时间长),这一产业发展相对较快。“以前,我们的很多成果都是在南方转化。但这几年来,我们开始加大了与青岛企业合作。”

 

    这些年,麦康森和青岛六和、青岛蔚蓝生物、青岛玛斯特、青岛七好生物等本土企业加强合作,通过成果转移、技术指导,带动了这些企业在养殖饲料产业领域迅速发展。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养殖大国,小小的鱼塘,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经济。我的工作就是要用四两拨千斤的科技,让鱼塘为人类创造更多的蓝色财富。”近年来,仅其科技成果的主要转化企业,累计新增产值就超过600亿元。

 

    科研人员要降低身段

 

    科研成果转化难是个老难题,但对麦康森来说却不是个问题。他说,首先,就是别把自己看得太高。

 

    “我们是搞农业饲料的。我们的成果对企业、对养殖户来说,并不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我们的成果,人家饲料一样卖。”麦康森把自己的工作说得可有可无。“在现在的评价体系下,发论文评职称这都是必需的,但对一个以应用研究为主的科研人员来说,你的成果最终评价,还是要看市场认不认可。”

 

    与企业打交道多了,麦康森说,企业与科研人员之间的信任是一项成果转化的关键,现在恰恰是这种信任不容易建立。这种不信任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科研人员不能放低自己的身段。“很多人老是觉得自己的科研成果很重要,很值钱。”

 

    他说,不同行业技术成果的价值肯定有所不同,但这一现象却是阻碍成果转化的一个普遍问题。

 

    他同时指出,成果转化难以前说的是有成果转化不出去,现在很多原因是科研人员的成果不符合市场需求,不值得转化。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许多科研人员在科研上就项目而项目、就课题而课题。

 

    “搞应用研究,一定要去一线,去了解市场需要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这是麦康森做应用研究多年来的心得。

 

    对于自己“堂堂”院士的专利却只值五万一个,他笑着说:“与其锁在抽屉里浪费,不如让企业有收入,就业有增加,国家也有税收,这样我就很有成就感了。”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