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4-12-05

【 字号   】

来源:茂名日报 时间:2014-11-20

 

    “两弹一星”,是大国重器,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强国意志。“两弹一星”的缔造,离不开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其中有一个名字注定 彪炳史册:钱学森。

 

    钱 学 森,浙江杭 州人,生于1911年。他出身名门,天赋聪颖,1934年因成 绩优异公 派留 学美国。学成之后又在美 国从事空气动力 学、固体力学和 火箭等领域 研究,28岁时 就成为 世界知 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虽 然身在美 国,但是 他 始终惦念着祖 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他心潮澎湃,对

 

    妻子 说:“祖国已 经解放,我们该回去,中国才是我永远的家。”但是美国政府却不愿放 行,有一位 军官声称:“钱学森 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回到中国!”美国联邦调查局甚至将他软禁起来。但是这一切都挡不住他报效祖国的决心。

 

    1955年,钱学森成功寄信 中国政府,恳请 帮助归国。在 周总理的 亲自关怀下,通过中国政府的外交努力,钱学森终于如愿回到祖国怀抱。

 

    归国之后,钱学森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他的努力下,1964年,我国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次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 人造 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一系列突破接踵而至。

 

    由于他的巨大贡献,中国的导弹、航天科技至少跃进了20年,中国的强国步伐大大加快。他因此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等荣誉。

 

    但是在他心中,永远是国家最重、个人最轻,事业最重、名利最轻。他曾说:“我个人 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