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何镜堂:"铸剑为犁"完成心灵洗礼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4-12-31

【 字号   】

来源:人民网 记者:赵子慧 时间:2014-12-10 20:48

 

 

    南京,江东门,一条灰色的狭长建筑如同断裂的利刃斜刺出地面。视线向西,一座30米高的《和平》雕塑遥相呼应出“铸剑为犁”的主题——2007年12月13日新馆竣工开放以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已经成为南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和承载历史记忆的一座标志性建筑。而这座具有特殊意义的“和平之舟”,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院长何镜堂团队最重要的设计作品之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回忆,随着馆藏文物和参观人数不断增加,1985年建成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使用20多年后,已经难以满足需求。中央、江苏省和南京市三级政府决定,在原有纪念馆的基础上,向东西两侧扩建,使之占地达到7.4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主要建造新展厅与和平公园两个部分。

 

    2005年3月起,新馆设计全球招标。经过10多位重量级专家慎重评审,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院长何镜堂主持设计的方案,从国内外13家著名设计单位的方案中脱颖而出——方案总体构思体现战争、杀戮、和平三个概念,从东向西依次营造出“折断的刀刃”、“死亡之庭”、“和平之声”三个意境空间,从空间布局上寓意“铸剑为犁”,从平面布局上,则像一艘“和平之舟”。

 

    按照这样的设计,参观者经过东侧刀尖状的纪念广场进入纪念馆新馆,再到“万人坑”遗址和冥思厅,最后来到最西面开阔的和平广场,从最初的震撼到沉重再到豁然,如同经历一场心灵的洗礼。

 

    在朱成山看来,何院士团队方案最大的成功,就在于用心营造了纪念馆场馆精神——展示着曾经承载的惨绝人寰的杀戮、无辜遇难者的悲愤以及后来者的凝重思索。为此,新馆建筑物的外部造型、内部空间设计、外部环境设计,都统一在营造这个场馆精神的主题之下。

 

    新扩建的展厅面积达16723平方米,体量较大,为避免对老馆形成压迫感,方案采用了“体量消隐”的设计手法,结合地形条件将新馆主体部分埋在地下,地面上的建筑体量犹如一个斜插入地面的三角形体块,向东侧逐渐升高;园区西部的和平公园用巨大的长条形水池,将人们视线直接引向水池终点的和平女神雕像,塑像、水面、草坡、长长的雕塑墙,共同映衬出向往和平、充满生命感的场所精神……

 

    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何镜堂院士也十分尊重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遗址馆属性,想方设法地保护和突出遗址性。“例如,在新展厅新发现的遗骨上方留出的‘天窗’后来被命名为‘苍天有眼’,与展厅后厅的“一道天光”先后呼应,浑然一体,成为展览的一大亮点。”

 

    200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正式落成后,获得了“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和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等一系列国家级荣誉。

 

    因为对这座重要建筑的杰出贡献,2012年12月,何镜堂院士等5人被南京市政府授予第四批“特别贡献奖”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