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龙乐豪: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5-01-08

【 字号   】

来源:中国广播网 时间:2015-01-01 06:57

 

    人物简介短片

 

    2014年中国航天事业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不过这一次,既非嫦娥也非玉兔,而是中国的运载火箭。

 

    音响:发射新闻

 

    北京时间2014年12月7日11时26分,我国自主研制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运载火箭200次发射的国家。

 

    音响:龙乐豪:“我们通常是这么说的,‘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

 

    龙乐豪,中国工程院院士、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技术专家,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由他担任总设计师的长征三号系列火箭如雷贯耳。截至目前,他72次参与火箭发射,将71颗国内外卫星送到预定轨道,约占中国火箭总的发射次数和送入轨道的卫星的三分之一。

 

    龙乐豪: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个是长三甲……

 

    【音乐】(舒缓)

 

    记者自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龙乐豪,同事们都习惯称他龙总。在干净明亮的办公室里,摆着一排火箭模型,于是和他的采访,就从给我上的一堂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普及课开始。

 

    (音乐淡出……)

 

    龙乐豪:火箭应该讲应该是航天工程最基础的一个核心,一个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呢,我不好说它是第一重要,但是应该说是极其的重要的。它是个基础嘛,所以我们通常是这么说话,就是说“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所以你从这一句话,你慢慢品味

 

    记者:您看您从事火箭研究这么多年,送了这么多火箭上去,您一定在现场看过很多次这种火箭的发射。哪一次是给您印象最深的?

 

    龙乐豪:因为当时搞长征三号的时候我是总体主任设计师。第一次这个火箭设计出来第一次点火的时候,整个西昌那个地方,地动山摇,整个人好像都要跳起来似的,人的那种紧张的心情,心脏随着火箭的跳跃,一起在跳舞。但慢慢的经历多了,慢慢也就比较镇定,比较沉稳,比较稳定了。应该讲呢,怎么看待这些压力很大,付出也很多,回过头来看呢。我就觉得呢,付出很多,但是也换回来收获,因此一个字感觉,就是值,如果再要说的话就是爽。所谓值呢,就是这样啊,像我参加的火箭,这个一共是已经发射了72次。将71颗国内外的卫星送到预定轨道。从这个角度来讲,还没有白忙活。

 

    记者:爽呢?这个不是一种感觉了。

 

    龙乐豪:爽呢,是这样。经过八年的研制,1994年吧,我记得是2月8日,在西昌,就一发火箭发射两颗卫星,一举成功,那个时候感觉到特别高兴。因为这是一个跨越。那个时候我就说过两句话,“一箭双星首飞传捷报,八年鏖战今朝定乾坤”。

 

    记者:您刚才说72和71?

 

    龙乐豪:1996年的2月15号。发射国际通信卫星组织这个卫星,起飞以后,22秒就撞倒了对面的山头后,星箭俱毁。我当时就在离发射点。就像这个地方是发射点,我大概在这个控制室,控制室离这里是半地下的,直线距离也就150米左右。就在跟前,眼前嘛。灯一下子,整个发射厂区的电源全没有了,一片乌黑。

 

    【音乐】(紧张感的)

 

    记者自述:关于中国火箭发射史上的这第一次失败,国家航天局网站上仅有一句话“1996.2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首次飞行发射国际卫星708号失利”,然而惨烈的事故,却给整个航天事业带来严重冲击。

 

    习惯了中国航天的成功,即便作为一个聆听者,还是会感到吃惊,甚至一种压迫感,我一再追问龙乐豪当时的感受,而这位航天人却非常笃定的告诉我,在那一刻顾不上害怕和紧张,只想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音乐淡出……)

 

    龙乐豪:这一次失败压力太多,那真的是泰山压顶。所以有人说一夜之间急白了头,从某种意义上讲,但有夸张,确实加重的很多。我当时一失败了以后就马上连续问了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其实我们找故障采取措施三个月半年之内已经全完了,后来按国际上的规定,必须要国际的同行独立评审。要经过他们说才算,光你中国人说了不算数。所以后来我又去游说保险界,从伦敦一直走到纽约,绕着地球转了一圈。还真不错,真把他们说通了,说通了以后才得以放行。所以这样呢是经过了一年多以后,到1997年的8月20号用这个火箭第二次起飞,把美国人制造的,为菲律宾制造的一个通信卫星,给他发射成功了。

 

    因此呢,这个惨痛的忘不了的。辉煌的时候相对说可能还容易忘一些,这个又印象太深。

 

    记者:大家现在都特别关心中国的航天事业,比如说嫦娥、玉兔,您怎么看?

 

    龙乐豪:我的回答是这样,很高兴,也很兴奋。因为知道有这么多人在关注咱们这个航天。那就意味着,这些人热爱关心喜欢它。同时也表明了这些年轻人更多的在热爱科学。再加上我们感觉到这么多人关心航天,还有一个感觉觉得当航天人很值。

 

    记者:但是也会有一些质疑的声音。

 

    龙乐豪:我也看到过,有些微信呐,或者是网络,质疑的比如说把人送上天,到那么老远,到几十万公里的月球上,到荒芜人烟的地方,到底跟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记者:有没有关系?有多大关系?

 

    龙乐豪:如果说他离开了这个航天,他几乎现在没法生活。现代人从早上起来用到卫星。你说通信、广播、气象,包括GPS导航。我们国家的北斗,都是用我干的这个火箭发送上天的,发送了好几十可卫星上去了,都是用这个。

 

    记者:所以您也经常去给孩子们做讲座。

 

    龙乐豪:对,没错。现在自己的任务规定就是十二个字,叫“保驾护航,谋划未来,培养新秀”。

 

    记者:刚才我听他介绍,就您之前也到过香港。

 

    龙乐豪:我到过不止一次。我甚至跟幼儿园那帮孩子都有接触。那些小娃娃欢迎我们这些爷爷来干什么的。

 

    记者:当时他们有跟您提一些问题吗?

 

    龙乐豪:有的孩子他比较关心的这个提的还是比较专业的。你比如说这个火箭上去以后不是要分离嘛,分离完了以后下来会不会砸着人呢?等等等等,像这些都有的。

 

    记者:那您怎么回答他们的?

 

    龙乐豪:那就事实就是跟他们讲呗。一般不会。因为我们是专门选的一些,关于落点是有控制的。正常情况下是不会的。正因为这样,为了提高保证这个安全,所以发射场最好是选在海边去。这样将来掉了以后,东西就往那个大洋里面掉。

 

    (拉下,淡出……)

 

    【音乐】(舒缓的音乐)

 

    记者自述:记忆中的那个下午,阳光明媚、温度刚好,与龙总的对话,时而欢笑,时而紧张;作为科学家,他血液里流淌着严谨,即便是面对小朋友的问题,也一丝不苟、绝不含糊;作为航天人,他骨子里生长着认真,不经意间我看到了他在采访提纲上写下的密密麻麻的字铺满了一整张纸;作为长者,他眼里、心里关注着青年,惦记着未来,梦想着明天。

 

    龙乐豪:我自己做了一首诗: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夕阳无限好,黄昏也是春。(笑、淡出)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