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回忆刘筠:他爱鱼,一辈子养鱼育鱼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5-02-09

【 字号   】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王欢长沙 时间:2015-01-27

 

 

    两株枝叶繁茂的四季桂树下,刘筠的学生们聚在一起合影。暖风吹过,金黄色米粒般的花朵,扑簌扑簌往下掉。

 

    这是1月23日下午,刘筠院士追悼会结束4小时后。

 

    拍照时间很短,不到两分钟。不像以前,学生们总要为站在刘筠身边而挤得不可开交。这一天,他们都规规矩矩,没有人再往前排中间位置挤了。

 

    人群背后,是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那栋灰扑扑的老楼。二楼实验室的玻璃窗向南敞开,风掠过窗棂,发出声响。在这个安静的下午,这几乎是除汽笛声之外唯一的声响了。

 

    这些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学生,很快就要离开长沙。来去匆匆,他们只为遂自己一个心愿,送老师最后一程。本报记者王欢长沙报道

 

    20多副放大镜,成了学生们的集体记忆

 

    刘筠是1月21日凌晨5时7分去世的,走得有些突然。去世之前,除了跟随他多年的糖尿病和白内障,医生并没有发现新病灶。

 

    就在2014年12月29日,刘筠的学生、湖南师大教授肖亚梅还见到了他。两人一起讨论了学校生物学一级学科怎么改革的问题,刘筠建议肖亚梅他们去其他学校取经,“他让我拟了个申请表,还在上面签了字”。

 

    斗大的两个字,签得歪歪斜斜。“老人家眼睛不好,需要借助放大镜写字。”

 

    “签完字,在叹气,他说‘我就是眼睛不好,不然可以去更多地方走更多路’。”肖亚梅当时有些“乐”,老师还是那么不服老。

 

    早在很多年前,刘筠就离不开放大镜了。批改学生论文,他拿着放大镜,逐字逐句不放过,“大白天开着灯,一坐几小时”。学生建议他多休息,签字什么的敲个章就好了,但他没有听进去。

 

    2010年9月,2005级硕士研究生文菁来找刘筠帮忙推荐工作。“老师跟个老顽童似的,跟我照相,拉着我说个不停。后来,在我的推荐信上写字,问签到哪里,我告诉他,签在这里。他拿着放大镜,签了两个好大的字。我那时才知道,他的眼睛几乎完全看不清了。”

 

    光儿子给刘筠买的放大镜,就有20多副。

 

    这些放大镜,成了从刘筠手中毕业的200多位博士硕士生,以及成千上万名本科生们的集体记忆。

 

    刘筠去世当天,他的学生、湖南师大教授周工健在常德汉寿出差。那里有刘筠的甲鱼培育基地。2014年8月,刘筠身体已经出现不适,但还是拄着拐杖去了趟汉寿,“他要亲自放养甲鱼苗,他把生态修复看得很重”。

 

    前几天,师大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毕业群里,答辩老师席位中还有刘筠的名字。远在广东湛江任教的文菁看到了这个名字,“所以当得知消息时,我不愿意相信自己的耳朵”。

 

    老大取名白鲢,老二取名鲩,到了老三……

 

    湖南是鱼米之乡。“米院士”袁隆平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刘筠则让老百姓餐桌上多了一条鱼。

 

    他是一个“鱼痴”,这样的痴迷也延续到了生活中。

 

    “1959年,刘老师的大女儿出生,他正在进行鲢鱼的人工繁殖研究,便给老大取名刘白鲢。老二出生的1960年,他正在研究草鱼的人工繁殖,草鱼又名鲩鱼,于是给二儿子取名刘鲩。后来,老三出生,刘老师又想取个带‘鱼’的名字,这下胡老师(刘筠妻子胡运瑾,湖南师大教师)不同意了,说家里已经有了两条鱼,不能一家子都是鱼啊。刘老师有点‘妻管严’,最后给小儿子取名‘少军’。”刘筠的82级硕士生、如今在美国任教的李万程教授说。

 

    学生们说,胡运瑾总是称丈夫为“鱼痴”。不仅因为新婚第二天刘筠就卷起铺盖跑到了祁东农村,还因为他中青年时期三分之二时间都是在乡间渔场度过。

 

    上世纪60至80年代,刘筠的足迹踏遍了湖南40多个县,即使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他也坚持下乡或在研究室里做学问。

 

    他烧得一手好菜,最拿手的正是红烧草鱼。

 

    “胡老师说,刘老师这辈子满脑子除了鱼还是鱼。但作为妻子,同时也是科学工作者,她给了刘老师最大的包容和支持。”刘筠的学生孙远东说。

 

    老两口的业余爱好不同,刘筠喜静,胡运瑾好动,但两人都喜欢中国女排。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在凌晨1点,76岁高龄的刘筠半夜起来看球赛,学生们私下里猜,大概因为女将们向上跃起的动作容易让他联想到“鱼”。

 

    名字跟“鱼”有关的一对儿女后来没从事鱼类工作,反倒是刘少军,在刘筠手下86级硕士、97级博士毕业后,如今已是湖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鱼类研究室的领衔导师。

 

    23日的追悼会,“小刘老师”刘少军代表家属致答谢词。他数次哽咽,这样评价父亲:“做得一手好菜,写得一手好字,一脸慈祥,一生勤劳,一身正气,一生坚强。”

 

    鸭舌帽,拐杖,像报时器一样准时的哒哒声

 

    1月22日,刘筠去世的第二天。早上八点,肖亚梅来到研究室。这一天,她没有听到“报时器一般准时”的拐杖声,为此“还晃了一下神”。

 

    刘筠特别守时。他的2002级硕士、2005级博士生张纯说,他拄拐杖的声音,就像研究室的报时器一样,早上八点一次,他来上班了;上午九点一次,他来关心同学们的实验进展了;下午两点半,他又来上班了……除了出差、开会和大年初一,这个“报时器”从来没有误报过。

 

    “我们还需要时间去适应。”肖亚梅说,“不适应”的还有,学生们去水堂打水,再也看不到曾经最熟悉的身影,白色瓷砖上黑色布鞋的脚印,也不会出现了。

 

    刘筠是娄底双峰人,普通话夹着浓厚方言,但学生们爱听。每天早上,研究室大门和同学们的自习区之间,一串“哒哒”的拐杖声后,一个慈祥而缓慢的声音飘过来,“你是谁呀?哦哦,是××哦,瞧我这眼睛……吃早饭了吗?你们读书辛苦,要吃饱啊……”张纯回忆,看到学生们都已“各就各位”,老先生很满意,“不自觉地暗暗地吹起口哨,又伴随着‘哒哒’的拐杖声,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特别可爱。”张纯说,冬天,刘筠戴着一顶鸭舌帽,“鸭舌帽和拐杖是老先生的‘标配’,它们到哪里,老先生脸上的‘小得意’就到哪里。”

 

    刘筠喜欢在一个固定的小店理发,店面坐落在湖南师大一个小角落里。有一次,理发价格从六元涨到十元,刘筠跟理发师说,“涨价是有道理的,只要勤练手艺,用真材实料,实实在在地用勤劳赚钱,我还可以帮你们拉拉生意呢!”

 

    张纯打趣说,老师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年轻人的机会。在很多学生的评价里,除了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勤奋守时、爱护学生,刘筠还有一个标签:可爱。

 

    刘筠喜欢吃红烧肉,因为糖尿病,老伴不许他吃,但每每有跟学生们下乡的机会,他还是忍不住“偷吃”几块。

 

    业余时间,他跟学生们打扑克。有一次一个学生把他的“拖拉机”吃掉了,他“耍起赖”来,“不行不行,你怎么能吃我的拖拉机呢!”

 

    他的教书育人不只在讲台上,更是在骨子里

 

    刘筠去世当天,他的很多学生通过班级QQ群等途径得知了消息,包括当时远在美国纽约的李万程。

 

    确定消息真实后,他跟校友办的工作人员说,无论多么困难,都会回长沙。

 

    后来的追悼会,李万程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他说,当年家里穷,是刘老师给他钱买了去美国的机票。1985年,他和女朋友每人一张机票,价值5000美金,约合人民币1万多元。

 

    “如果没有刘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这句话让追悼会现场近200名刘筠的学生几乎情绪失控。

 

    “我们都不相信,感觉他还在我们身边。”中南大学副教授,刘筠的2002级硕士、2005级博士生颜金鹏说。

 

    一个老师为何会得到这么多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文菁跟刘筠第一次见面,刘筠说,哦,我知道你,你株洲来的。

 

    事实上,他记得的不止文菁一个人,学生们说,不知道是老人家记忆力特别好,还是他花了很多时间去记这些信息,“每年的新生见面会上,他都能喊出几乎所有学生的名字以及他来自哪里,父母干什么的。”

 

    他要掌握这些信息干什么呢?比如文菁,刘筠会时不时提醒他,“你妈妈一个人带大你不容易,你将来要好好孝顺她。”

 

    海南大学副教授骆剑说,刘筠对待学生,不会因为家境、相貌等分高低,只会更加照顾那些家庭情况不好的学生,“而这种关照,不是说毕业了就没有了。”

 

    他说,以前有个姓颜的师兄,后来博士生考到了别的学校,但是因为某些原因辍学了,刘筠知道了,亲自去找那所学校的校长,又让这名学生恢复了学籍,后来这名学生毕业答辩,他又去担任他的答辩主席。

 

    “他非常愿意帮助学生,只要学生去找他,哪怕是以前的学生,他都会马上拿起电话,一点不介意院士的面子”。

 

    “他们那一辈过来的老教师,骨子里的‘教书育人’不只是在讲台上的。”骆剑说。

 

    【人物简介】

 

    刘筠,男,1929年生于湖南双峰县,我国著名的鱼类繁殖和育种专家、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鱼类及水生经济作物的生殖生理和人工繁殖及育种的研究,率先应用细胞工程和有性杂交相结合的综合技术,在国内外建立了第一个遗传性状稳定且能自然繁殖的四倍体鱼类种群,成功地培育出了优质的三倍体鲫鱼和三倍体鲤鱼。他被媒体评价为:“中国人的餐桌因他多了一条鱼”。

 

    2015年1月21日凌晨5时7分,刘筠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享年86岁。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