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网 记者:陈维澈 时间:2015-03-23 06:57
走近“大师名师”
他创立的“林彼方法”被誉为“鱼类人工催产第三里程碑”;他的团队完成世界上首个“石斑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令石斑鱼规模化育苗成为可能,并使得曾经名贵的桂花鱼、石斑鱼变成百姓餐桌寻常的一道菜,被称为中国“石斑鱼之父”……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浩然。
“简单说,我研究的是鱼,主要研究鱼类的人工繁殖问题,希望提高鱼苗产量,降低养殖生产成本,让人们可以吃上价格实惠、味道鲜美的鱼肉。”林浩然对记者如此解释道。
鱼类催产“林彼方法”被国际公认
自1950年考入岭南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林浩然就开始从事鱼类方面的学习研究。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鱼类养殖生产面临苗种不足、饲料欠缺、病害流行三大难题。针对苗种不足,业内采用的鱼类催产都是使用外源的促性腺激素,但由于成本高,来源有限,活性不稳定等原因,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上世纪70年代末,林浩然被作为第一批派遣的访问学者赴加拿大与北美鱼类生理学界“三杰”r.e.peter教授,d.j.randall教授和e.donaldson进行科研合作。经过努力,林浩然与加拿大科学家成功研制出新型高活性鱼类催产剂,并在国际上享誉盛名,以林浩然和r.e.peter的名字命名“林彼方法”,被誉为“鱼类人工催产第三里程碑”,有效解决了我国鱼类苗种短缺的现象,并大大减低了养殖成本。
曾几何时,一些名贵鱼,价格昂贵,只能是富人餐桌上的菜肴佳品,往往与普通百姓餐桌无缘。而为了让这些名贵鱼“游进”寻常百姓餐桌,上个世纪末,林浩然研究组开始对“石斑鱼生殖调控和人工繁育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经过长期的努力,他们攻克了种种难题,令石斑鱼规模化育苗成为可能,使石斑鱼的市价大大下降,成为了百姓餐桌上常见的一道菜,林浩然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石斑鱼之父”。
几十年以来,林浩然院士团队致力于重要经济鱼类苗种繁育与养殖产业化的研究,其研究组对鱼类繁殖和育种的研究已经产生了难以估计的社会效益,并降低了鱼苗的生产成本,让许多普通家庭吃上了价格更实惠的桂花鱼、石斑鱼、罗非鱼等品种。
“林浩然不但是鱼类生理学科的出色研究者,在学术研究取得不俗的成绩,还是国内该学科建设的开拓者,系所建设的领路人”。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张勇,是林浩然研究团队的一名研究骨干,1999年成为林浩然的研究生,2004年开始留校研究水生经济动物良种繁育。在张勇教授眼中,正是有了林浩然,国内才开始有了是鱼类生殖研究学科,林浩然就是国内鱼类生殖研究的鼻祖。
中国鱼类生理学科“鼻祖”
林浩然同时还不忘为国内继续深入鱼类学科研究搭建一个“大舞台”。1988年,以蒲蛰龙、林浩然等人为骨干力量组建的研究团队,成功申报我国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动物学,到了2007年,水生生物从动物学中分出,林浩然再次率队出征,在他的耕耘下,动物学和水生生物学均获批为国家重点学科,并使生科院成功申报生物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开启了中国鱼类生理学科的新局面。
严谨认真从教60年育人无数
从教60多年期间,林院士培养了硕士研究生70多名,博士研究生90多名,博士后4名。直接指导的直系弟子有二十多人评为教授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十多人人评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他的学生们大多成为了中国鱼类生理学和养殖学的骨干人才。
林浩然非常平易近人,从来都不发火,对待实验室普通工人、老渔工,他都保持诚恳友善的态度,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张勇清楚地记得,当选院士之后,林浩然还是一如既往地在实验室跟工作人员吃住一起。在学生眼中,林浩然做学问非常严谨、要求严格,讲究实事求是,眼里容不得半点虚假。学生每次发表文章前,他都要严格把关,通常文中的一些细小错误,都会被他一一勾画出来,对于文中的关键数据,他还会亲自去查看原始数据,一点都不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