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2015年05月24日
李兰娟在工作中
■科星灿烂
重型肝炎肝衰竭病死率高达80%,是公认的国际性治疗难题。
人工肝技术,利用血液净化暂时替代肝脏功能,使肝细胞得以恢复再生。为攻克这一医学难题,李兰娟30年攻关,首创李氏人工肝系统,成为我国“人工肝开拓者”。
运用这项新技术,李兰娟抢救了无数重症肝炎病人;在H7N9禽流感突发的那一年,新技术成为病人活下来的希望……
李兰娟,1973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从一个普通医生成长为传染病学科的院士,至今活跃在传染病学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第一线。
一袭白大褂,满脸笑容。李兰娟说:“我永远是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人类最终能够战胜传染病。”
30年攻关,首创“李氏人工肝系统”
攻克重型肝炎肝衰竭,李兰娟知难而上。
1986年,李兰娟申请了青年科研基金,带领课题组展开了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研究。
人工肝,作为一项新技术,国内外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不少人对这一新方法表示怀疑,但李兰娟深信,只要攻克治疗中的几个技术难点,还是有成功的可能的。
做了一段时间,确因重型肝炎病情危重,治疗难度很大,有的课题组成员也没有信心了。李兰娟问大家:“谁愿意,就跟着我做!”就这样,核心团队跟着李兰娟,人工肝的科研就这么进行着,一做就是30年。
“都是日复一日的常规科研工作,想不出出彩的细节,科研本身就是很枯燥的。”李兰娟说。
30年研究,李兰娟攻克了人工肝治疗中易出血、低血压等难点,创建了一套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治疗方法——李氏人工肝系统。在治疗重型肝炎上获重大突破,使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从11.9%上升至78.9%,慢重肝病治愈好转率从15.4%上升至43.4%,开辟了重型肝炎治疗的新途径。
在科研过程中,李兰娟建立我国第一个永生化人源性肝细胞系;创建四步灌流分离肝细胞新方法;构建新型混合型人工肝。首次揭示重肝肠道微生态变化规律,提出B/E值为肠道定植抗力新指标……
回顾这段历程,李兰娟说,我们团队早在1994年就关注到肝衰竭患者同时伴有严重的内毒素血症或出现肠道菌群严重失衡、有害菌种显著增多,并以此为切入点,开辟了肝病微生态研究的先河。
此后,李兰娟团队运用宏基因组方法,从患者粪便标本中提取全部微生物DNA,以观察整个肠道菌群的变化规律,首创肠道微生态干预防治肝病策略……一系列突破性发现,对微生态干预防治肝病重症化和研发新型微生态制剂具有重大意义。
李兰娟主持制定了我国首部《人工肝治疗指南》《肝衰竭诊疗指南》,多次应邀去北京、上海等地,将人工肝技术推广到全国300余家医院,治疗重症肝病10余万例次。
30年攻关,李兰娟为重症肝炎病人再造了一只“人工肝”。
肝病产妇的产后肝衰竭病死率很高。有一个病人,从外面转来,刚来时神志不清,做了3次人工肝后,治好了。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几乎是起死回生。
一位被李兰娟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病人说:“看到熟悉的病友离去,内心深感恐惧。我幸运啊,人工肝技术让我重新拥有了健康。”
人工肝,成功抢救H7N9禽流感患者的生命
在H7N9禽流感救治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让更多人记住了李兰娟。
2013年春天,H7N9禽流感突然流行。
当时,一家外院向浙医一院求助:一位H7N9患者病情很重,要立即转院。李兰娟马上派了ICU和感染科的主任去会诊。两个主任讲,这个病人肯定不行了,按照以往经验百分百是救不回来了。李兰娟问,这个人几岁?他们说38岁,从发病到现在一周了。李兰娟分析,这正好是细胞因子风暴最高峰的时候,导致他的肺部炎症,所以呼吸就被压迫,人要憋死了,而人工肝是可以清除这个炎症介质的。当即,李兰娟建议,把病人送过来,用人工肝试试看。
抢救设备全部准备好,给他做人工肝,上呼吸机,上ECMO,建立了“四抗二平衡”策略联合治疗。两个小时的治疗,患者的血压开始稳定了。五天五夜的抢救之后,呼吸机拿掉了。
这个H7N9病人,成为李兰娟第一个使用人工肝治疗的H7N9禽流感病人。
在H7N9禽流感救治的重要时刻,她联合香港大学,带领研究团队进行科技攻关顶层设计,从病原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同时着手。
记不清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与H7N9禽流感患者面对面……李兰娟团队不知疲倦,在H7N9禽流感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对H7N9病毒起源、分子结构和特征研究获得重大发现,首次明确了H7N9新流感病毒起源,研究成果第一时间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创立“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改善多器官衰竭;创造性运用人工肝技术阻断“细胞因子风暴”,救治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在全球首次揭示H7N9禽流感的临床特征和发病规律;成功研制了我国首个H7N9病毒疫苗株,改变了我国一直以来流感疫苗株一直依赖国外进口的历史;成功研制我国首个H7N9禽流感诊断试剂盒……
李兰娟团队还制定指南和规范,指导全国乃至国际H7N9禽流感诊治,参与制定WHO全球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受到WHO的高度评价。
让病人康复,就是征服科学难题的动力
李兰娟常对身边的人说,只有认真才能把事做好。正是这种执著精神,使她能在传染病学术领域不断地创新探索。
作为科学家,她勇于探索、攻克重大医学难题,不断攀登新的高峰。首创的李氏人工肝联合肝移植治疗重症肝病的新方法,重症肝病肝移植受者5年生存率提高到80%以上。
作为师者,她四处讲授传染病学、感染微生态学、人工肝脏等课程,主编的《传染病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尽管工作繁忙,她仍然坚持对年轻学生的教育培养。“作为一个管理者,要重点支持创新人才,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宽容失败,当然也要从财力上支持。让科技工作者能够安心、静心、诚心从事科研工作十分重要。”李兰娟说。
李兰娟还探索钻研SARS、手足口病、地震灾后防疫、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防控难题……
“攻克核心科学问题需要基础、临床和公共卫生等多个交叉学科协同创新。”李兰娟说。她承担了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和培育工作,形成了以浙江大学为核心,联合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感染性疾病诊治基础与临床、预防与控制协同创新链。
采访李兰娟时,科技日报记者有三问。
一问:“幸福是什么?”
李兰娟:“对一个医生来说,幸福就是看着一个个患者恢复健康。”
二问:“科学家精神是什么?”
李兰娟:“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勇攀高峰。”
三问:“院士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李兰娟:“不断攻克科学难题,救死扶伤造福人民。”
这三答,凝聚成一个关键词: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科技日报杭州5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