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于本水:人如其名的“铸剑”大师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5-06-05

【 字号   】

2015-05-2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孙宗鹤

 

    【创新路 科学人】

 

    往事历历,这一生已匆匆走过81个年头,和祖国的蓝天结下了56年的情缘,誓死保卫她不受侵犯是我一生的追求。

 

于本水 资料照片

 

    1934年,我出生于吉林省九台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6岁时就当了“猪倌”,小学上了三年半就被迫辍学到一个小工厂做童工。那时候,祖国的大片土地被日本人占领,虽然年幼,但是祖国遭受的深重苦难还是让我感到了愤懑和压抑。1947年,我的家乡解放了,改天换地后的家乡在我看来是那样生机勃勃,因为识些字,我成了一名小土改工作队员,那一年我13岁。

 

    也就在那一年,我意识到武器对于保家卫国的重要性,我开始有了一个梦想:一定要为祖国研制先进的武器。

 

    机会来了,1954年,我被选拔到苏联留学,就读于世界航空航天界的一流学府——莫斯科航空学院,攻读航天技术专业。1957年11月17日,在莫斯科大学的广场上,毛主席对数千名中国留学生发出了“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鼓励。至今想起,这句话还让我热血沸腾。

 

    怀揣着这份“希望”,1960年,完成学业的我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二部总体室,这个单位负责我国防空导弹的研制工作。

 

    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岁月里,科技工作者们都憋足了劲,调动一切积极性和创造力,要与美蒋的先进装备一争高低。

 

    我国第一代防空导弹,走的是一条从仿制到自主设计的道路。1961年,聂荣臻元帅提出了“仿制、吃透、改进”的要求。我和同事们从深入一线生产基地到设计方案,经过无数次的演算、试验、分析,1965年年底,“红旗三号”模型遥测弹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1967年5月,独立回路遥测弹飞行试验成功。20世纪70年代末,“红旗三号”开始装备部队,成为我国第一型具有拦截SR-71高空侦察机能力的防空导弹。

 

    那一刻,“为国家研制先进武器”的愿望终于实现,我心得到了瞬间的安然!但是,仍不敢有须臾松懈!

 

    彼时,西方各国相继采用低空、超低空空袭战术。我在想,有矛必有盾,我国也应借鉴国外有关技术,研制一种机动性能好、反应时间快、机动过载大、抗干扰能力强的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最终这条建议被采纳,并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项目。1980年,研制工作启动;1982年,导弹发射试验取得圆满成功;199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时光荏苒,不觉两鬓微霜。从风华正茂到知天命之年,在团队的支撑下,在年届六旬之际,我先后担当舰空导弹系统副总师和野战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

 

    从第一代防空导弹,到具有低空、超低空能力的第二代、第三代防空导弹,56年来,它们忠诚地担负着维护祖国领空安全的重任,为此我感到骄傲。令我欣慰的是,常年的艰辛研制工作历练出了许多年轻人,新一代的航天人需要有更广阔的蓝天去翱翔。2002年,我把总设计师的接力棒交给了他们,退到幕后担任顾问,帮助这些年轻人飞得更高、更远。

 

    是的,我无法停止对航天导弹研制的关注,因为我对这项事业爱得太过深沉,以至无法停歇。如今,我已过耄耋之年,我热切希望能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防御武器技术的发展道路。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