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08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献身边疆一甲子 换得土羊变“金羊”(逐梦英才)
刘守仁院士(右)在查看新培育的羊羔品质。江文耀 摄
风光旖旎的江南,殷实富足的家业,留不住他的脚步。1955年,21岁的刘守仁从南京农学院毕业,自愿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紫泥泉种羊场,成为一名畜牧技术员。
60年来,他成功培育出细毛羊,并将其推广到全国25个省区,结束了我国超细羊毛依靠进口的历史,被称为“中国军垦细毛羊之父”。
呕心沥血,繁育国产细毛羊
紫泥泉种羊场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的石河子市紫泥泉镇。成立之初,种羊场其实并无“种羊”可言,牧工们放养的多是属于粗毛羊的土种羊。这种羊所产的羊毛只能用来捻粗绳,擀毡子。当时国家急需细毛羊,用其细毛作纺织毛料,但国内没有培育出来,只能依赖国外进口。
身为畜牧技术员的刘守仁下定决心,要让全国人民穿上国产原料制成的毛料衣服。在种羊场的一间土屋里,他开始实验,要把从苏联引进的阿勒泰细毛羊羊皮,“披”土种羊身上。
为了尽快掌握细毛羊的繁育技术,他把家搬到了草原深处,长期住在帐篷里。经过无数次的羊只配种,细毛羊培育取得了巨大成功。刘守仁创立的“血亲级进育种法”“品种品系齐育并进法”“三级繁育体系的创建”等理论,加速了科研和育种周期,为我国细毛羊种质资源做出重大贡献。其成果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重要贡献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敢于创新,探索人类肝病治疗
2008年8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垦科学院实验大院里,出生了两只活泼可爱的小黑羊羔,这是全国首例带有人肝细胞再生增强因子的转基因克隆羊。从人的肝脏寻求治疗严重肝病的有效物质,一直是人们的梦想,两只黑羊羔引起科学界的极大关注。
以刘守仁为主导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专家,试图通过研究带有人肝细胞再生增强因子的转基因克隆羊,找到有助于人体肝脏再生或修复的有效途径。刘守仁介绍,把从人的血液基因组织中得到的、带有人肝细胞再生增强因子的基因片段“融”进“供体细胞”,是将转基因与克隆技术联合应用于转基因克隆动物生产的有益尝试。肝病患者如果从羊奶中得到含有人肝细胞再生增强因子的物质,可促进损伤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这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人类肝病的方法。
老骥伏枥,志在多胎基因新品系
过去,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商业化潜力的基因资源、育种效率低下,一直是困扰和制约我国肉羊遗传改良的核心障碍。2000年,由刘守仁负责的超细毛羊及肥羔生物工程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启动,新疆农垦科学院抽调精干的科研人员,成立了胚胎工程实验室和基因工程实验室。两年间,基因工程实验室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成功研制出超细毛羊多胎主控基因技术,在羊的育种上取得重大突破。
2002年,兵团农八师一五一团应用此项技术,在初生羊羔的耳朵上取下一小块组织,24小时就准确断定出常规需2年时间才能确定此羊是否含有多胎纯合子基因的难题。“将2只具有多胎基因的羊配种后,可产2至3胎,大大提高了羊的繁育率,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刘守仁说,应用此项技术,也大大加快了培育新品种的进程。
虽已80多岁高龄,但刘守仁还在加紧研究新的育种规划,计划在不长时间内运用良种杂交、胚胎移植、基因定位等高新科技手段,培育超细、肉用、多胎等更具市场效益的绵羊新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