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月28日上午揭晓。国家最高科技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以其权威性和高达5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引起海内外的极大关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金怡濂获此殊荣。
此前,吴文俊、袁隆平、王选和黄昆四位院士已先后荣膺这一奖项。这次获奖的金怡濂院士是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主持完成了我国多台大型、巨型计算机的研制,系统和创造性地提出了巨型机体系结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案,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特别是巨型计算机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金怡濂1929年出生于天津,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50年代在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机技术研究所进修电子计算机技术,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现任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研究员。
1958年金怡濂从苏联回国后,便开始了他为之奋斗的计算机事业。50年代到60年代末,他作为技术骨干、运控部分技术负责人,相继参加了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和多种通用机、专用机的研制。
70年代初,他敏锐认识到双机并行在性能、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性上比单机将有较大提高,提出了双机并行计算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案。70年代后期,他与其他科学家一起,主持完成了多机并行计算机系统的研制,取得了我国计算机技术的突破。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微处理芯片迅速发展,他预见到大规模并行处理计算机将成为国际巨型机发展的主流,提出了基于通用CPU芯片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机设计思想、实现方案和多种技术相结合的混合网络结构,解决了240个处理机互连的难题;从而研制出运算速度达到当时国内领先水平的并行计算机系统,实现了我国巨型计算机向大规模并行处理方向的发展,我国巨型计算机研制进入与国际同步发展的时代。
上世纪90年代,在西方强国对我国实行高性能计算机禁运的背景下,金怡濂受命主持研制国家重点工程——“神威”巨型计算机系统,担任总设计师。“神威”的研制成功使我国高性能计算机峰值运算速度从每秒10亿次跨越到每秒3000亿次以上。“神威”计算机先后安装在北京高性能计算机应用中心和上海超级计算机中心。
国家气象中心利用“神威”计算机精确地完成了极为复杂的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在国庆50周年和澳门回归等重大活动的气象保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用“神威”计算机作为通用的药物研究平台,大大缩短了新药的研制周期。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用“神威”计算机进行新一代高分辨率全球大气模式动力框架的并行计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神威”计算机为气象气候、石油物探、生命科学、航空航天、材料工程、环境科学和基础科学等领域提供了不可缺少的高端计算工具,取得了显著效益,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0多年来,金怡濂由于主持研制了系列巨型计算机,为我国在世界高性能计算机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多次获得国家和部委科技进步奖,其中一次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现在,他仍奋战在科研的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