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获奖
钱学森入选美国权威航空传媒年度人物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他在中国航空科学与航空工业的创建中扮演了领袖角色” 

何姣 
2008年01月16日16:17  来源:获得成功;2007年中国再次向世界证明,它是世界航空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成员。

  2007年1月,中国发射了一颗陆地导弹,摧毁了一个年久过期的中国气象卫星。10月,中国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此次反卫星试验向世界证明,中国掌握了先进的探测、跟踪和轨道精确制导技术,而此前只有俄美两国掌握了这些技术,虽然此次试验招致了国际社会的一些批评。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则表明,中国在遥感勘测、轨道跟踪和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为所有这些成就奠定基石的正是钱学森。此人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为美国军方研制先进的火箭,并且帮助创建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JPL实验室。当时年仅36岁的钱学森被公认为天才,是美国顶尖的火箭专家之一,在五角大楼享有高级别的安全权限。

  但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麦卡锡主义猖獗之时,钱学森被指控是共产党并被取消了安全权限。愤怒的钱学森因此想到了要回到中国。经过美中两国政府数年的谈判,作为朝鲜战争战俘问题解决条款之一,钱学森于1955年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回到了中国。

  钱学森在中国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并成为了中国的航空计划之父。

  《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说,我们选择钱学森为2007年年度人物,不是因为他直接参与了这些项目,实际上,钱学森已经96岁高龄,身体状况不佳,早已不再参与中国的航空项目了,但是他在中国航空科学与航空工业的创建中扮演了领袖角色。

  1956年当钱学森从一片空白开始打造中国的航天事业时,中国的科学家对火箭推进技术几乎一无所知。钱学森的私人藏书成了重要的学习资料,而且当时他的第一个研究所仅有一部电话。

  《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援引张纯如1995年出版的钱学森权威传记《春蚕吐丝》说,“正是他发起并监管了中国最早的一些导弹项目,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导弹跟踪和控制遥感系统。”

  “正是在他的帮助下,中国的系统工程被改造为一门科学,他创建了一整套管理体系,可以加速不同级别的专家之间的交流,最大限度地减少混乱和官僚主义。”

  在钱学森的领导下,中国迅速从仿制苏联的R-2型导弹,发展到有能力研制一系列大型火箭,并最终在1970年利用中国自己生产的三级火箭长征一号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了轨道。

  中国绕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说:“他是我们的太空工业之父。如果没有他,很难想象我们的太空工业处于何种水平。”(科学网 何姣/编译)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