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记者:沈春蕾 杨琪 时间:2014-01-01
有这么一批科学家,他们长久以来尽责地捍卫科学道德。他们不仅是《中国科学报》的忠实读者和评论员,更是向科学不道德行为“说NO”的监督者。
2013年3月4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在发给《中国科学报》的一封邮件中称:“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陈宙峰有个有趣的发现。”
原来,陈宙峰在2013年2月26日收到一封匿名邮件,发件人称陈宙峰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被一个叫杨俊的人“偷”了。
由此,陈宙峰和《中国科学报》共同展开各自的搜寻,进而发现了与河南新乡医学院药学院原院长杨俊相关的一系列学术剽窃案件。
尽管学术不端已是个老问题,还层出不穷,作为科教界的守护者,《中国科学报》对这种行径的监督与曝光从未停止过。
2007年,生物化学家、中科院院士邹承鲁在《中国科学报》撰写了一篇题目为《敢扬“家丑”才能消灭“家丑”》的文章。该文中提到美国贝尔实验室因学术不端行为,解除工作人员舍恩的职务,并向《自然》和《科学》等刊物陆续公开撤回了已经发表的有问题的论文。
邹承鲁指出,科学真理滚滚向前,所有作假的东西,最后都将真相大白。
药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曾说:“从来没有靠弄虚作假成功的科学家,因为他提供的科学结论也好,提供的技术产品也好,都要经过社会和别人的检验。”
仅在2009年,国内就有近10件较大的学术不端案例被举报和揭露。而在过去20多年里,近百起学术不端行为被曝光于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