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撰稿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处   发表时间:2016-11-08

【 字号   】

    2016年10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编审委员会在上海组织召开了传记撰稿工作座谈会。谢友柏、陈亚珠、程顺和等3位院士出席,部分院士传记作者、院士家属及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院士所在单位相关负责人共40多人参加了会议。工程院原秘书长、传记编审委员会成员、总审稿人葛能全同志与大家交流,二局王元晶副巡视员讲话。会议由二局科学道德处吴晓东处长主持。

 

    王元晶副巡视员感谢各位院士的悉心指导、院士所在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传记作者的辛勤劳动,希望各院士所在单位进一步重视院士传记出版工作,认真组织协调,积极为本单位院士传记出版提供人力、物力支持。

 

    葛秘书长首先强调了出版院士传记的重要意义。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科学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他们经历的事件是我们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事件,写院士传记的人和事,也就是写我们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从大的方面讲,这也是整个科学技术史的一部分。传记写作虽然不容易,但是作者名字将与院士一起列在科学技术历史的书架上,是非常光荣的事情。作者要承担责任也很多,要为传主负责,要为读者负责,还要肩负通过撰写院士奋斗历程、科学贡献激发社会正能量的责任。作者通过写作院士传记,走进院士,了解院士,也会学习到很多知识和为人处事的方法。

 

座谈会现场(张丽莉摄)

 

    葛秘书长围绕自己审稿中遇到的传记写作中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了说明。首先是院士传记的材料问题。目前院士传记中材料是薄弱的环节,多数材料是网上或已出版的东西,缺乏原始材料。传记写作要重视材料搜集,要尽量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全传主的学业档案、学术档案、人事档案和家庭档案等各方面的材料,材料一定要全;历史因细节而生动,写作材料越细,传记才会有血有肉,更加生动,材料一定要细。除了搜集,可能的情况下还尽量通过访谈获取材料,访谈要录音并及时整理,访谈人的语调和神态等也可以提供生动鲜活的一手资料。材料获得后,还要注意鉴别整理,通过各种渠道验证,努力去伪存真。其次是关于院士传记的写法。院士传记的宗旨是实事求是地反映人生经历、性格风貌和主要的贡献,是研究性的、学术性的传记,应该采用朴实的纪实性风格来写,不宜采用报告文学方式。院士传记要求严谨,不能基于事实想象,而且要求进行详细、严格的注释。部分传记对众所周知、资料较多的大背景写得较多,而传记写作中宜多写对传主产生直接影响的、有直接关系的小背景,如家族背景方面,建议父母亲等情况可以多写,对整个家族史及相关人物要少写。

 

    程顺和等3位院士和传记作者围绕院士传记写作和出版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交流,如:怎样突出写作重点,怎样描写传主的缺点,怎样做好采访工作,怎样收集素材,怎样取得传主的信任等,他们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院士所在单位纷纷表示,院士传记也是院士所在单位、所在领域的重要资料,将积极组织好传记的撰稿工作,争取完成高质量的传记书稿。

 

    院士传记撰稿工作座谈会是为贯彻落实院领导关于“院士传记要‘质量第一,做成精品’的指示,提高院士传记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我院已先后在北京、西安和长沙等地召开了6次会议,本次会议专门针对为促进上海地区院士传记工作而召开的,得到了院士、院士单位和家属的积极响应,有效推动了上海地区的院士传记出版工作。

 

    (郑召霞、吴晓东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