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家和
按照中国工程院二局党支部对“两学一做”活动的部署,要求“读院士传记,写读后感想”。在已经出版的几十本院士传记中,我选择了《闵恩泽传》。由于工作原因,我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与闵恩泽院士及夫人多有接触,与闵老的多位助手和学生都曾经有过交流,2007年以来,每年春节前,都有幸能陪同院领导看望闵老,闵老每次都要和院领导介绍他在石油化工、生物能源领域新的做法与想法。在近10年的接触中,对先生的经历、学问、为人也有一定的了解,先生敏于创新、为人谦和、待人友善,对我个人以及对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办公室工作的开展受益良多。曾有幸获赠闵老亲笔签名的多部著作。
2007年,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在浙江工业大学举办了“浙江省生物质能源与化工论坛”,闵老对生物质能源与化工的关心与关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之后几年,学部承办了与生物质能源相关的工程科技论坛或其他相关学术活动,闵老都有参加,并且在论坛上作学术报告,提出对生物质能源领域的创新、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思考,受到听众们的欢迎。2013年2月,以闵老个人名义捐资,中国工程院联合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设立的“闵恩泽能源化工奖”,就是他一直以来积极推进事业的一个重要标志。
有介绍说,闵老还是一位美食家,北京很多有名的餐馆他都自费去尝试过,他的学生每年也会自费请他到不同风味的饭店品尝特色菜品。记得曾经有一次和闵老开玩笑说“闵老,下次有哪个餐馆味道好,记得叫上我啊”,闵老答应了,我却没有当真。2012年院士大会期间,在友谊宾馆,闵老很正式的和我说“我还欠你一顿饭呢,什么时间你方便,我们一起吃大餐”,会后,他秘书即联系我落实。那顿饭的记忆十分深刻,现在想起来,也仿佛是在不久之前。那天,闵老夫妇、秘书以及孩子与我共5个人,在中关村的“浮士德”餐厅吃西餐。西餐我很少有机会尝试,也不懂点菜的规矩。闵老点了一份五成熟的牛排,服务生问我,我说“八成熟”(不久前,我才知道,西餐里,牛排就没有八成熟的!想想,好丢人啊!)闵老似乎并没有介意和我这个土老冒一起用餐,还很关心地问我习惯不习惯吃西餐。闵老的夫人陆婉珍院士也给予我们3个晚辈关照。结束用餐,闵老亲自结账,不允许我们买单。
今年春节前,闵老已经病重,在北医三院病房里,当见到前来看望他的周济院长时,几乎没有寒暄,闵老就提到科研工作要加强自主创新,重视人才的培养,让我们在场的工作人员唏嘘不已。
2016年3月7日,闵老与世长辞。3月13日,在告别仪式上我见到很多化工领域的专家和闵老众多的弟子,大家都为失去闵恩泽院士这样一位良师益友无比悲痛。今天,再回想过往与闵老在一起的日子,仿佛又看见他那慈祥的面容,听见他那浓重的四川口音。
借此机会,重温闵恩泽院士的人生经历,也是一种纪念。
闵恩泽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是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在国内外石油化工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他参加并指导完成了移动床催化裂化小球硅铝催化剂、流化床催化裂化微球硅铝催化剂、铂重整催化剂和固定床烯烃叠合磷酸硅藻土催化剂制备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产业化,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满足了国家的急需,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他指导开发成功的Y7型低成本半合成分子筛催化剂、渣油催化裂化催化剂及其重要活性组分超稳Y型分子筛、稀土Y型分子筛,以及钼镍磷加氢精制催化剂,使我国炼油催化剂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并在多套工业装置推广应用,实现了我国炼油催化剂跨越式发展。他从战略高度出发,组织指导了多项催化新材料,新反应工程和新反应的导向性基础研究工作,满足了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和油品升级换代的需要,为我国石化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奖项,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同年还获得“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2010年9月23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报,将第30991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闵恩泽星”。闵恩泽院士热爱祖国、敬业奉献、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治学严谨、品德高尚,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学术造诣,是我国工程科技界的杰出代表。
《闵恩泽传》由闵老曾经的秘书姚志龙的夫人周红爱所著。全书共十篇二十一章与附件,分别是“成长篇”、“留美篇”、“奠基篇”、“登上石油科技世界的舞台”、“创新篇”、“绿色篇”、“荣誉篇”、“育人篇”、“生活篇”、“设奖篇”。全方位展示了闵老“情系国,心远阔,催化炼油绩丰硕。耄耋仍攀科学峰,一生皆为石化搏”的家国情怀。
1924年2月8日(农历除夕),闵老在成都出生,童年在私塾家教中接受传统中国文化的启蒙;初中时抗战爆发,中学阶段生活十分艰苦;高中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金陵大学化工系,一年后又被报送进入国立中央大学,在大学老师们的精心教授下,他学业精进,为之后投身祖国的化工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8年3月,闵老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留学,1951年取得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方阻挠不能归国而不得不工作,到1955年9月辗转回国前,已经积累下许多一线工作经验。
1956—1966年10年间,闵老急国家所急,带领团队历尽艰辛,打破国外封锁,研发成功了铂重整催化剂等多种催化剂的生产技术,解决了国防之急、炼油之急,建成了兰州、长岭、抚顺、锦州等催化剂厂和车间。被誉为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
1979年,在第十届世界石油大会上,闵老参与恢复中国国家委员会席位;自1978年以来,他力主科技原创,从应用基础研究做起,在新催化材料领域,指导开发成功ZRP分子筛、非晶态骨架镍、累托石层柱分子筛等新催化材料;在新反应工程领域,指导开发了悬浮催化蒸馏工艺,配套开发了磁稳定流化床反应器。为中国石油化工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奠定了基础,被称为我国石油化工自主创新的先行者。
1995年,闵老参与并主持了中科院“绿色化学与技术”咨询项目研究,从此踏进绿色化学领域。他主持完成“九五”重大研究项目-“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学和化学反应工程”,取得多项突出的研究成果和工业化成果。结合我国实际,他转向并倾情于生物柴油的研究,发表文章系统阐述了关于发展我国生物柴油的构想,前瞻性地勾勒出了它的大致轮廓。他提出依托废弃油脂,发展木本油料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物柴油工厂。并指导科研团队成功开发生物柴油的超临界生产技术、反应蒸馏先进技术。他为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被称为我国绿色化学的开拓者。
2006年,闵老获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颁发的首届“中国催化成就奖”,2008年,获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从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自主创新的思路和方法,著书立说。他以教育后人、传经布道为己任,始终实践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条,培养出了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我国化学和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奖励在能源化工领域从事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人员,激励高端领军人物分发创新,吸引优秀青年人才积极投入,大胆创新,培养国际一流的能源化工科技人才,2010年,闵老即筹划成立奖励基金,2013年2月,以闵老个人名义捐资,中国工程院联合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设立“闵恩泽能源化工奖”,当年12月26日,首届“闵恩泽能源化工奖”颁发,4位专家获“杰出贡献奖”、7位专家获“青年进步奖”。2015年12月,第二届“闵恩泽能源化工奖”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