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李国豪院士逝世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唁 电

 
 
同济大学:
  惊悉李国豪院士不幸逝世,不胜悲痛。我代表中国工程院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李国豪院士的家属致以沉痛哀悼和诚挚的慰问!
  李国豪院士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桥梁工程界的一代宗师。自四十年代就投身于我国的桥梁科学研究和桥梁工程事业。在70多年的科研和工程实践中矢志不渝地探索创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奋斗在我国重点工程建设的主战场,主持和指导了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上海杨浦大桥、汕头海湾大桥、虎门珠江大桥、江阴大桥、宝山钢铁总厂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为我国桥梁工程建设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李国豪院士的逝世是我国工程科技界的重大损失,是中国工程院的重大损失。他的业绩和精神将永远铭刻于中国重大工程史册。
  李国豪先生千古!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 徐匡迪
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李国豪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桥梁工程与力学专家、教育家,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第六届政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名誉校长李国豪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2月23曰17时37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1岁。
  李国豪同志1913年4月13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县,就读梅县县立中学。1929年入上海同济大学,先学习2年德文,后在土木系学习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1936年8月至 12月,在南京卫生署卫生工程师培训班学习。1936年12月至1938年8月,任同济大学土木系助教。1938年10月赴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进修和研究桥梁工程,于1940 年和1942年先后获德国工学博士和特许任教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任上海市工务局工程师和康益公司工程师,1946年8月起任同济大学土木系教授、系主任、同济大学训导长、工学院院长、教务长。1955年被选聘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历任同济大学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土建水利学科评议组组长,《辞海》编委会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学会联合会会长、上海市科协主席,上海市第六届政协主席、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1977年获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称号、2003年获首届上海市教育功臣称号。李国豪同志是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国豪同志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他在国际学术界已经享有很高声誉的情况下,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回国参加建设。1956年,他在同济大学的著名教授中,率先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文革”期间,李国豪同志受到迫害,在“牛棚”的日子里,仍想方设法解决桥梁的稳定问题。改革开放后,李国豪同志进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在领导学校发展、投身国家建设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中央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
  李国豪同志是著名的教育家、我国桥梁工程学科的领军人。早在20世纪40年代,他就以高水平的博士论文,在国际学术界获得 “悬索桥李”的赞誉。他解决了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的晃动和稳定问题,创立了桥梁抗震抗风的新学科,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大跨迭合梁斜拉桥的建桥方案,争取实现了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大型桥梁。他为宝钢工程建设、上海洋山深水港工程以及全国许多重大工程作出科学论证。李国豪同志先后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陈嘉庚奖,被推选为世界十大著名结构工程学家,获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功绩奖,还获得德国政府授予的大十字功勋勋章。在近70年的教学生涯中,李国豪同志呕心沥血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提携后辈,桃李满天下。他领导同济大学向多科性大学和国际化大学转变,推动学校的国际交流合作,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主持制定了“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校训,提出建立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组织大批教师走上经济建设第一线。他带领所在的桥梁学科,持续保持了在国内学术界的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很大影响。
  李国豪同志积极参加社会工作,为国家和社会进步付出很多心血。
  李国豪同志的一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追求真理、勇于实践、献身科学和教育事业。李国豪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领导、好学者、好师长。我们要学习李国豪同志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崇高品格,有教无类、爱惜人才的磊落情怀。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