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邱竹贤院士逝世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唁 电
 
东北大学邱竹贤院士治丧委员会:
  惊悉邱竹贤院士不幸病故,深感悲痛。我谨代表中国工程院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邱竹贤院士的家属表示沉痛哀悼和深切慰问!
  邱竹贤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冶金专家、冶金教育学家。他是我国铝工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铝工业的一代宗师,长期从事铝电解工业生产和融盐电解、融盐物理化学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的研究;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电解铝厂——抚顺铝厂的建设,生产出新中国第一块铝锭;所研究的添加氟化镁等创新技术,为我国铝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发现了熔盐电解电极界面现象的基本规律,丰富了熔盐电解理论,为世界熔盐电解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开创了新中国铝冶金教育的先河,50年代初在东北大学建立起新中国第一个有色金属冶金学科,80年代初创建了我国第一批有色金属冶金博士点,为我国冶金专业优秀人才的培养奋斗了一生。
  邱竹贤院士的逝世是我国铝冶金工业的重大损失,是我国工程科技界和中国工程院的重大损失。我们要以他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勇于探索、诲人不倦、谦虚平和、广纳百川的精神为榜样,加倍努力来完成邱竹贤院士的未竟事业,使我国工程科技事业不断发展。
邱竹贤院士永垂不朽!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 徐匡迪
二○○六年七月三十一日

 
 
 
 
邱竹贤院士生平
 
  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宣告,我国著名冶金教育学家、有色金属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邱竹贤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7月28日15时24分在沈阳逝世,享年86岁。
  邱竹贤院士终身致力于党的教育事业和我国铝冶金事业,为人才培养和有色金属冶金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一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之奋斗始终不渝;他一生治学严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在实践中探索;他一生为人忠厚,待人诚恳谦和,受到广大师生的由衷爱戴。
  邱竹贤院士1921年4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县,194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矿冶系。曾先后在四川电化冶炼厂、台湾高雄铝厂任铝电解技术员、工程师。
  新中国的诞生极大地唤醒了邱竹贤院士建设祖国的激情,他毅然回到祖国东北,在抚顺铝厂投身于铝工业的发展事业。1955年奉调来东北工学院,历任轻金属冶金教研室主任、有色冶金系主任。1978年任教授,1981年被聘为首批博士生导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当选为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挪威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60年至1985年任沈阳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邱竹贤院士是我国铝工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铝工业的一代宗师。他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电解铝厂——抚顺铝厂的建设,生产出新中国的第一块铝锭,参与了新中国第一批铝工业技术骨干的培训工作,为我国铝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邱竹贤院士开创了新中国铝冶金教育的先河。50年代初在东北大学建立起新中国第一个有色金属冶金学科,80年代初创建了我国第一批有色金属冶金博士点,他为我国冶金专业优秀人才的培养奋斗了一生。
  邱竹贤院士为世界熔盐电解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发现了熔盐电解电极界面现象的基本规律,丰富了熔盐电解理论。
  邱竹贤院士为新中国铝工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所研究的添加氟化镁等创新技术,为我国铝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次及省部级奖励8次。他一生出版专著12部,译著8部,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43次,被EI收录88次;2002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辽宁省优秀专家称号,2004年荣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邱竹贤院士的逝世使我们永远地失去了一位好师长、好学者、好铮友。他的不幸逝世是我国铝冶金工业的损失,也是东北大学的巨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以他热爱祖国、献身冶金事业的敬业精神为榜样,以他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为榜样,以他诲人不倦、谦虚平和、广纳百川的人格魅力为榜样,继承邱竹贤院士的未竟事业,为党的教育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奋斗。
  邱竹贤院士永垂不朽!
 
 

东北大学邱竹贤院士冶丧委员会
2006年7月29日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