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5-13 7:24:07 信息来源:焦作日报
本报讯(记者赵晓晓)5月11~12日,国家973项目主要农作物核心种质研讨会在我市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种质资源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董玉琛,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植物遗传和分子生物学家、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张启发,中国工程院院士、作物遗传育种专家、江苏省农科院研究员程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作物遗传育种专家、南京农业大学原校长、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盖钧镒及100余专家出席研讨会。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贾继增主持研讨会,副市长王荣新出席研讨会。
国家973项目“主要农作物核心种质重要功能基因多样性及其应用价值研究”,目的在于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农作物种质资源,并对基因进行多样性分析,取得农作物核心种质材料,再通过充分利用种质资源,为我国农业发展奠定基因资源基础。
12日上午,四位院士首先来到博爱县小麦玉米两晚种植模式创高产小麦示范试验田,在麦田里不时驻足察看小麦的长势。“这是中国科学院与焦作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合作培育出的小麦优良品种——中焦1号,从测产的情况看,达到了亩产580公斤至650公斤的预期目标。今年,这里的麦苗长势很好,丰收在望。”贾继增说。
随后,院士一行来到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小麦核心种质资源有效利用试验田,对我市不同品种小麦的选育工作表示肯定。在小麦杂交育种圃、麦穗上贴着白色标志的麦田里,董玉琛说:“核心种质资源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项目,焦作虽然不是起步最早的城市,但规模大、品种多、进展快。2001年以来,焦作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进行紧密合作,开展对小麦核心种质的有效利用研究,相继选育出了10多个小麦新品种,拉近了应用基础性工作与生产工作的距离。”
11日,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作了水稻、小麦、大豆应用核心种质构建与基因多样性课题年度汇报,水稻、小麦、大豆新基因发现课题年度汇报,并就《我国大豆育种基础种质的遗传分析》等多个课题作了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