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的邀请,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陈肇元、施仲衡、范立础院士及周庆瑞教授, 于 2005 年 4 月 23 日至 24 日到重庆参观了试运营中的轨道交通二号线工程,就轨道梁桥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等与总公司的领导及有关科研人员进行座谈交流。专家们提出了如下意见:
1、为达到 100 年的设计工作年限,建议在今后的设计文件中能列入施工质量合格评定标准以及定期检测与维护这两部分的内容,并编制重庆轨道交通结构耐久性设计技术条例(或标准)、混凝土材料技术条例、耐久性混凝土施工质量合格验收条例以及使用阶段定期检测条例。
2、在保护层厚度要求上,应以最易锈蚀的外层钢筋作为主要防护对象,并考虑保护层厚度的施工负偏差。宜适当加大梁柱水平顶面钢筋和柱内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在防排水的设计构造措施上,应进一步探讨以减轻雨水在混凝土表面的积聚和作用。
3、建议对表层混凝土的密实性和保护层厚度的合格验收标准制订专门的技术要求 (尤其是现浇混凝土),采用相应的无损探测仪(如混凝土渗透性现场测试仪等),为控制商品混凝土的质量,还可考虑采用新拌混凝土水胶比现场测试仪等。
4、建议组织设计施工和研究人员对轨道梁的预应力筋、导管 ( 孔道管)、注浆和端部锚固等从原材料选用、施工工艺到质量合格检验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并编制详尽的技术文件。
5、建议建立轨道梁工作性能随使用过程变化 (如变形、动力特性等)的档案,在现场设置供取样测试用的构件,并在典型梁柱中埋设长期测试用的传感器 (如弦式应变计、光纤和电学性能传感器等),为实时监控提供条件。
6、应做好轨道梁及其部件耐久性不能满足要求时的治理方案。
专家们期望与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加强交流合作,为共同提高我国基础设施工程的安全耐久性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