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者:李玉成
被采访者:屈贤明(调研组成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潘凤湖(调研组成员、高级工程师)
中国工程院根据《新世纪如何发展和提高我国制造业》咨询研究项目的需要,组织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7名)、经济学家(2名)、技术与管理专家(12名),日前对广东省东莞市制造业进行了调研。调研期间,调研组成员先后听取了市委、市政府对东莞地区经济及制造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实地参观了东华机械、福地彩管等20余家企业,讨论了东莞市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对促进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今天,我们以记者与"专家"对话的形式,观查、思考、剖析东莞市制造业发展现况及特点。在此,我们向"调研组"、东莞市委、市政府、市科委等,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记者:东莞,过去以农业为主体,现在的知名度却极高。因为,这里有诱人的荔枝和香蕉;有驰名中外的虎门消烟历史;还有值得称颂的"三来一补"。然而,东莞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东莞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信息设备生产基地之一。在我国制造业创造了"东莞速度",是什么原因?
专家:以电子信息设备及其元器件制造业为主导的东莞制造业,主要是靠"三来一补"起家和发展起来的。绝大部分企业是由港、台等外商投资的企业;主要产品是接受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的产品;产品的主要市场是外商掌握的国际市场;产品的技术也掌握在外商手中;管理者、科技人员来自境外或其他地区,技工主要来自内地。东莞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以轻工、纺织制造业为主的第一阶段。从改革开放一直到90年代初期。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东莞市利用其地理优势与政策优势,根据国内外的市场需求,主要加工生产以服装、纺织、玩具、塑料制品等为代表的轻工产品。在此阶段,解决了原始资金的积累和人力的聚集,东莞的经济实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以电子信息设备及其元器件制造业为主的第二阶段。从90年代初期到现在,转向主要加工通讯产品及PC机及其元器件。在此期间,东莞制造业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以1999年的统计数据为例:全市注册的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制造业企业2800多家,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16.9%,工业总产值77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1%;产品出口66.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4.1%;从业人员59万人,占全市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28%,占全市从业人员的19%。东莞加工生产的计算机信息设备门类繁多,其中彩色电视机、录像机、收录机、游戏机、CD音响及VCD、电子钟表、照相机等消费类产品,约占20%;计算机、电话、通讯网络设备、仪器仪表、微电机等投资类产品,约占25%;电子原材料、电子元器件等基础产品,约占50%。近年来逐渐显露出一个新的优势--配套优势强,以计算机为例,95%以上可在东莞配齐,东莞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信息设备生产基地之一。
记者:在东莞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思路是什么,他们扮演什么角色?
专家:东莞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不要、两个要"。由于客观原因,我国历史上形成的制造业企业大多为由各级政府兴办和直接管理的国有企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部分人员习惯于办、管企业,从而造成?quot;政企不分"现象的长期存在,这也是制造业企业缺乏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兴办企业、政府直接管理企业是政府行为的错位。
东莞市政府已基本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更新了观念,基本完成了国有企业的改制,现在的东莞已经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了。在谈及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时,市委书记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就是冲锋枪对着我,我也不办企业了。"
东莞市政府不"办、管"企业,并不意味着对企业撒手不管了,而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环境建设上面。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创造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例如:制定优惠的政策吸引国内外有识之士来东莞创业;对各类企业不征收额外的苛捐杂税,不向企业伸手,不增加企业的负担,让中外企业能踏踏实实在东莞长期扎根。
--创造便利的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例如,虎门镇将投巨资建设数字镇。现在的东莞已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旧貌,交通十分便利,每年发生的通讯费用列全国前列。
--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治安、医疗、学校)。东莞针对境外和外地人员的情况,特别注重地方治安建设;还为在东莞工作的台湾商人子女创办了一所学校。
东莞市政府职能转换的一个重要特征体现在为企业扮演?quot;服务者"的角色。例如,政府部门365天提供全天候、全方位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扎扎实实地为企业办实事,及时解决企业需要解决的各种难题;建立以东莞市现代制造服务中心和东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代表的中小企业科技服务体系等等。
现如今,已有15000多家港资、台资及外资企业相继在东莞落户,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以中成化工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创业成功。
记者:在东莞制造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过程中,其机制和体制是什么,如何做的?
专家:体制、机制的创新是东莞增强企业活力的根本源泉。东莞企业的改制、改革,东莞的做法是:
1.对新建企业,开始就以股份制操作,明确出资方和技术持有方所占股份,规范化运作。如中成化工1993年企业的注册资金仅3000多万,到2000年实现利润14860万元,上缴税金2320万元,出口创汇3618万美元,由于中成化工的崛起,国内关停了8套装置,国外关停了11套装置。企业负责人说:同样是我们这批人、这种技术,但在其它两个地方经历了几十年都未发展起来,而在东莞在不到10年时间内企业取得成功的原因,除了东莞给予了宽松的发展环境和大力支持外,企业内部规范的股份制运作则是主要因素。在企业建立时,就给予了技术投入方23%的股份(这在当时可称为一个重大突破),极大地调动了技术骨干的积极性。
2.对原来的国有企业,加速其股份制改造。东莞市政府十分重视对国有企业的机制、体制创新工作。截止目前,已经完成了对国有企业的改制。如原来的东莞电机厂,属国家中型二档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遵循股份合作制"入股自愿、股权平等、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积累共存"的原则,组建了东莞电机有限公司。改制后,企业职工由单一的劳动者变为股东,成为企业的主人,使企业的成败、经济效益的好坏与职工切身利益紧密相关。近年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企业设备、产品与人员基本一样的情况下,利税总额由改制初期(1995)的700万上升到1999年的1700多万,综合经济效益指标在全国同行中,由第8名上升到第三名。
记者:以电子信息设备及其元器件为主导的东莞制造业,在短短的几年就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这一现象的产生有什么独特的原因及环境做支撑的?
专家:科技进步促成了国际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和大转移。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技术实力与发达国家或地区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国具有劳动力低廉、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市场大的优势,因而吸引了众多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东莞人正是抓住了这一机遇,承接了发达地区和国家转移的产业,促成了东莞制造业的崛起。目前东莞市已同美国、日本、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意大利、芬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合作关系,累计引进外资130多亿美元,引进先进技术设备310万台(套),兴办外资(包括独资、合资)企业15000多家。全球500强企业有30多家、境外上市公司有720多家已在东莞安营扎寨。世界上一批著名的品牌产品,如IBM、康柏计算机、诺基亚移动电话等已在东莞落户生产。现在,东莞制造的许多通信产品及PC机元器件,创下了世界之最;在东莞生产的计算机磁头、计算机机箱及半成品、敷铜板、计算机驱动器、高级交流电容器、行输出变压器、收录机、计算机扫描仪、微型马达、计算机键盘、计算机主板、电子元件等十几种主要产品在世界市场的占有量超过10%。我们认为:东莞制造业发展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地方政府一直在按"愿意与外商共同赚钱"的双赢理念办事。具体表现在:在企业的建立过程中以及初期,地方政府从各个方面为企业开绿灯,扶持企业尽快建成和发展;在企业发展遇到困难时,地方政府急企业之所急,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在企业形成规模并取得效益后,地方政府也不眼红,从不对企业乱收费、乱摊派。这一理念,不仅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企业和个人到东莞投资,也增强了企业在东莞扎根的信心。如果说以上因素促成了东莞制造业的形成,那么其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催化新经济区的集聚效应。第一、一个国际大企业在东莞投资办厂,就引来一批同类厂商,包括竞争对手来此发展;第二、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又吸引了上下游企业来此寻找机遇与市场。一批同类企业和上下游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就能为各个企业带来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巨大利益,这就是集聚经济。现如今,东莞32个镇区的制造业都已初具规模。
记者:东莞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专家: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东莞制造业已初具规模,并达到较高的实力和水平。但从长远来看,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以港资、台资、外资企业为主的东莞制造业,产品的技术与市场基本上都掌握在外商手中,有人担心这会不会引?quot;沙滩经济",虽然从目前来看,可能性还不大,但从长远着想,这确实一个问题。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低成本,是东莞当年吸引外资的优势条件之一,随着企业的增多、当地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将导致上述资源成本的上涨;与此同时,国内其它地区上述资源的成本相对较低,再加上各地出台更有吸引力的投资政策,在这种情况,外商会不会向其它地区转移?已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东莞市基本上没有上档次的高校与研究开发机构,高级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也比较少,虽然这些年从国内外引进了不少人才,但仍显匮乏,使制造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缺乏后劲。
记者:由此可见,目前东莞制造业的技术力量匮乏、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是东莞制造业面临的现实问题,"调研组"认为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专家:我们认为:东莞市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这个侍狻R 煊欣 诩际醮葱隆⒉ 房 ⒑蜕 际蹩 ⒌幕肪常 谄笠怠⒏咝!⒀芯吭核 炊 复窗炜蒲谢 亍⑴嘌祷 睾透呒际醪 祷 兀淮庸 谕庖 捣⒄顾 枰 母骼嗳瞬牛患忧"产学研"联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培育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孵化基地,筹集孵化所需"种子基金";加强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并保护其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制造业的崛起得益于地方政府营造了一个能够吸引外商投资的环境;而东莞制造业今后的发展,则取决于能否再营造一个能吸引各类高级人才来东莞创业、扎根的好环境。
记者:东莞制造业的崛起对发展我国制造业有什么启示?
专家:东莞的经验既有其局限性,也有推广意义。东莞的地理优势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所不具备的,因而也不可能吸引那么多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但透过其发展过程与经验,可以在政府如何转变职能,营造企业的发展环境;如何利用机遇,接受国际产业的转移等方面还是值得借鉴的。如果首先在我国的沿海地区,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大力承接经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转移,加之有选择地大力发展一批制造业中的高技术产业,那么在未来的一、二十年,中国将会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制造业大基地。东莞的制造业能在10多年时间,几乎是从零而迅速崛起,并实现了一次产业结构的大调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背景资料
东莞市地处中国南部沿海地区,位于珠江口东岸,南临香港、深圳,北靠广州市。整个城市占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0多万,其中户籍人口150多万。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现已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我国综合经济实力30强城市之一。到2000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092.3亿元,比上年增长22.49%;国内生产总值(GDP)488亿元,比上年增长17.9%;税收总额102.4亿元,比上年增长44.9%;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27.7亿元,比上年增长22%;实际利用外资16.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外贸进出口3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出口1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2%。出口总额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在深圳、上海之后名列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