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战略咨询 > 研究动态
贵州省农村沼气工程调研报告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2004年2月13日-20日,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中国工程院组织了贵州省“农村沼气工程”和“草地畜牧业”2个调研组一行14人赴贵州省进行分别调研。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国家人事部原常务副部长程连昌研究员受钱正英院士的委托,率“农村沼气工程”组一行8人,对毕节地区的金沙县板桥村生态庭院建设工程、织金县麻窝村沼气工程、黔西县韦寨村沼气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大方县冷底村“猪—沼—菜”生产模式建设工程、威宁县草海镇西海村的沼气建设工程,以及贵阳市小河区农村能源生态示范建设工程(阿哈湖生态示范带)和乌当区永乐乡江西坡村立体模式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过程中,专家们与乡村干部、沼气建设户、村民进行了交流与座谈。途中,六盘水市书面汇报了该市的沼气工程建设情况。2月17日上午,调研组听取了毕节行署的情况介绍,并就沼气工程建设中的有关问题与毕节行署领导交换了意见。2月19日下午,调研组返回贵阳市,在听取贵州省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情况汇报后,与禄智明副省长等贵州省领导交换了意见。
调研组在贵州省调研6天,行程1000多公里,对三市、区,7个县的20多处沼气建设工程进行了调研,并通过实地查看、询问、交流、讨论、交换意见等多种形式,了解了贵州省沼气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实际问题,并讨论研究,形成一些建议。达到了调研的预期目的。现将调研成果报告如下。

一、贵州省的基本情况

贵州省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最为严峻的一个省份,全省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山地和丘陵面积占93%,喀斯特地貌面积占64%,是我国乃至世界亚热带锥状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强烈的一个高原山区。全省大大小小的平原洼地总加起来,仅占土地总面积的7.5%
,是全国平原比重最小的省份。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41.6%,石漠化面占总面积的21%,而且发展速度还在不断加快。
贵州省现有人口 3840万,农业人口占85.5%,少数民族占37.9%;耕地面积2750万亩(人均0.73亩),其中坡耕地面积占52.4%,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60元;是需要多予支持发展的一个省份。
贵州省农村能源消耗主要是依靠小煤矿和薪柴、秸秆。但由于交通不便、经济滞后等原因,60%以上的农户仍以薪柴、秸秆为生活燃料。据统计,贵州省农户年需耗薪柴2333万吨,而薪柴资源合理提供量仅为329万吨,资源严重缺乏。发展农村沼气工程,是解决农村能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有力措施。

二、对贵州省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几点认识

(一)贵州省对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组织领导有力、发展迅速,成绩显著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贵州省开始发展农村沼气,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贵州省省委、省政府对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十分重视,把沼气工程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作为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加强生态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项重大举措,抓得有力,发展迅速,并取得了显箸成效。自1997年以来,特别是2002年以来,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速度明显加快,共新建成沼气生态农业示范点400多个、沼气池33万口(全省累计46万口),形成了年节约薪柴100万吨的能力。其中,2002年建设20万池,完成政府投资l.15亿元,2003年建池10万口,政府投资1.053亿元。
本次重点考察的毕节地区,从2001年到2003年共建沼气2 1万口,是过去建池总数的7倍。全区共建沼气生态农业示范村25个,在建设沼气的同时,实行一池三改配套工程,改圈1.3万间,占建池户的61%;改厕1.26万个,占建池户的60%;改厨0.27万间占建池户的13%。
在示范村,采取了集中连片建池的方式,绝大多数农户都建了一池三改工程。如金沙县大水移民村100户中有97户建池,纺金县麻窝村建池189口,占农户的83%,大方县冷底村建池118口,占10%。所考察的几个县都在近3-4年间建设了一批沼气池,如金沙县建池1803口,织金县建池2200口,大方县建池2800口。
(二)农村沼气工程技术成熟,综合效益明显,是一项富民工程,深受农民欢迎。
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村沼气工程的技术是成熟的,沼气工程建设逐步走上“一池三改”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道路,对工程建设质量、使用维护与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贵州省推广使用的主要有8m3和10m3的两种池型,原料主要是人畜粪便。一个4口之家,建一个8—10m3的沼气池,养2-4头猪,就可以基本保障全家一日三餐和照明所需要的基本能源。正在使用的1-3年的沼气池,基本上都可以一年四季正常产气。
从调研的实际情况看,贵州省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成效是显著的、多方面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受农民欢迎,是为农民办实事的一项富民工程。综合效益十分明显。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节约开支效果显著。农村沼气工程,解决了农户的基本生活能源需求和日常照明,仅买煤一项,每户一年就可节约400~500元的开支,农民得到了实惠。
2.生态效益显著。沼气工程建成后,农民改用了生态能源,基本生活能源得到了保证,减轻了农民对薪柴需求量,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和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的巩固,有助于防止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趋势的进一步恶化。
3.卫生效果显著。对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集中入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厕所使用沼液冲洗,改变了脏、乱和蚊蝇滋生的面貌,改善了农村的卫生环境,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和面源污染,同时,厨房和圈舍的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习惯,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因此,沼气工程被称作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生态家园的“文明工程”。
4.带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我国农民具有家庭养猪、养羊、养牛的传统,贵州农村养猪的农户不少,由于维护沼气池的正常运行需要每户养2-3头猪,所以随着沼气工程的建设,可进一步带动养猪等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养猪,还可以为农户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
5.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有很大的潜力。沼渣、沼液都是优质、绿色、无公害的有机肥料,可以增加果菜的产量,提高品质,防止病虫害,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
由于农村沼气工程的综合效益显著,国家又给予一定的补贴,农民和各级地方政府对沼气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很高,发展潜力巨大。
(三)贵州省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贵州省沼气工程建设,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年来沼气示范村、示范带建设的探索,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
1.领导重视。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从2001年以来,连续三年省委、省政府把建成10万口农村沼气列为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同时,理顺和健全了农村能源管理机构,明确了农村沼气建设由农业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省、地、县均建立了农村能源管理机构。
2.有明确的发展思路。主要是将农村沼气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与农村生态庭院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相结合。贵州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生态脆弱区、重点林区、无煤区和旅游区为发展农村沼气重点地区。在工作方法上确立了“重点突破、示范引导、以点连线、以线带面、辐射全面”的方针,稳步推进全省的农村沼气建设工作。
3.集中力量,重点抓好沼气生态示范村的工作。通过示范村的示范作用,特别是以发展沼气的效益来提高农民修建沼气池和开展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影响和带动面上的发展农村沼气工作。所考察的示范村均采取了集中成片建沼气池的方式,多数建池户都实施了一池三改(改厕所、猪圈和厨房)。农民对发展沼气所带来的增收节支效益表示满意,一些未建池的农户主动要求兴建沼气池。
4.统一技术管理规程。贵州省农村推广建造的沼气池,在池型结构、建池材料、施工工艺、导气管、输气管、压力表、脱硫器、灶具和灯具等基本上做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这对于保证建池质量和使用沼气的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5.加大农村沼气技术队伍的培训,开展服务网络建设。据贵州省农业厅提供的资料,全省经过培训、能独立施工的建池技术员已超过5000人,持有国家劳动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技工达3245人;开发了“贵州省农村沼气建设项目信息系统”软件,今年全省将实行联网;全省已建立沼气服务网点1567个。
6.毕节地区在组织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中,还总结出“八个加强”、“八个确保”的建设经验,即:(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确保计划落实;(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工程顺利实施;(3)加强规划布局,确保项目建设成功;(4)加强队伍建设,搞好技术培训,确保工程质量;(5)加强综合利用,确保沼气效益充分体现;(6)加强部门协作,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确保农村小康建设进程;(7)加强技术服务,建管并重,确保建池户受益;(8)加强工程管理,确保任务全面完成。
(四)迫切需要在贵州省稳步、快速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
1.贵州是我国生态脆弱的地区之一,石漠化现象严重,为恢复贵州的生态环境,贵州省实施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要实现退耕还林工程“退得下、造得上、不反弹、能致富”目标,保护退耕还林的成果,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生活燃料问题。据贵州省林业厅提供的资料,1995-2000年,其中农村烧柴用量占全省林木资源消耗量的40%。从贵州省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结构分析,发展沼气是一项既能解决农民生活燃料、又能保护森林植被的一个有效和具有综合效益的途径。据资料介绍,一个正常使用的8m 3沼气池,年节约的薪柴,相当于封育2-3亩薪炭林。目前,贵州省已建沼气池的农户仅占全省总农户的2%左右,从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看,有很大的发展需求和前景,需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速度。农牧结合和农户比较集中的地区,更宜发展沼气,因此发展速度要比这三年来平均增长速度再高一些。
2.贵州省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60元,据调查,一口8m 3沼气池年均可节省燃料支出400-500元;通过开展沼液和沼渣的综合利用,发展多种模式的庭院经济,能够促进种养殖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产量及销售价格,减少化肥、农药和饲料的使用量,节省农业生产成本,是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因此,从贵州省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迫切需要看,也应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速度。
3.从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来看,加快发展农村沼气,广泛地开展沼液和沼渣的综合利用,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建立优质、高效的无公害粮食、水果等农副产品基地,从而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三、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关于农村沼气工程的协调发展问题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最重要的是缓解生态压力、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一池三改”工程建设中,除国家每户补贴1000元外,还需要农户自筹2000元左右的资金,这对贵州省,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农民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投入,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感到资金有困难。调研结果显示,在现有条件下发展农村沼气工程有两个基本条件,即:(1)农村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农户基本能够负担起一部分建设所需费用;(2)为保证沼气池的正常运行,每户至少要养2-3头猪,为沼气池提供必要的原料支撑。
调研中也发现,沼气工程试点比较成功的地区,多数为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这里推广和建设“一池三改”工程相对比较容易,综合效果也十分显著,如金沙县板桥村、织金县麻窝村、贵阳市小河区阿哈湖生态示范带等;而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村,如金沙县大水移民村、大方县冷底村,推广的难度较大,发挥沼气工程的综合效益还需要培育。
由于,最贫困的地区往往是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生态环境最恶劣的地区、基本能源最短缺的地区,也是最迫切需要沼气工程的地区、建设和推广沼气工程难度最大的地区。在这些地区,按照国家现有的支持力度是很难推广“一池三改”工程建设的。如在金沙县大水移民村,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化了大力气给每户村民补贴3万多元建房、修沼气池,但要真正管好、用好,并产生所想象的综合效益,还需要采取多的措施。
2.关于农村沼气工程与畜牧业的关系问题
从宏观上以及贵州省的实际发展趋势来看,贵州省的沼气工程建设基本上属于“猪—沼—果(菜)”一种发展模式,其关键是每户至少要养2~3头猪,发展模式比较单一,对养猪的依赖性太强,而且,随着沼气工程建设速度的加快,势必形成一个以猪占主导地位的庞大的畜牧业,这种产业结构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而且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这对于沼气工程的健康发展来讲,应引起高度重视。还要在牧区利用分散的、大量的牲畜粪便,发展沼气,形成草—牧畜—粪—肥—草的循环。
3.关于沼气工程建设与管理问题
专家们一致认为,农村沼气工程“三份建、七份管”,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管理工作包括建设前期的统筹规划管理、建设过程中的建设标准与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以及建成后技术服务与管理等,关系到沼气工程建设的成败和综合效益的发挥。目前,管理工作的任务很重,但在工程建设和推广中没有专门的管理工作经费,是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
4.关于卫生防疫安全问题
从环境卫生的角度来看,农村“一池三改”沼气工程,从表面上看,农居环境确实有了不少改观,蚊、蝇等也减少了,卫生改善了。但从卫生防疫的角度来看,如何阻断人畜共患病疫的传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如:(1)现有的“一池三改”工程中,人畜(猪)紧密相邻、同容于一院一舍之中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利于安宁与卫生的生活需要。(2)对沼气池的卫生指标和相关的发酵控制条件还控制不够。现有的沼气池,多数从卫生效果来说还难以满足防止畜禽共患传染病的卫生要求。特别是SARS和禽流感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生后,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此问题的思考。(3)对沼液、沼渣养殖要慎重。提供给调研组的书面材料中多处提到了用沼液、沼渣喂猪的效果,如果不能做到完全发酵、杀灭寄生虫卵及病菌的无害化处理,甚至发生生熟粪液短路,若直接用来喂猪,就会存在传染的可能,对此应慎重。

四、对贵州省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1.建议国家继续加大对贵州省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并保持支持政策稳定性。
考虑到贵州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和迫切性,以及发展沼气工程的必要性和贵州省的实际经济困难,建议国家对贵州省的沼气工程建设继续给予支持的前提下,加大扶持力度,将“一池三改”工程的补贴标准提高到1200元(为平均标准,在实施中对不同经济状况的农户,则区别对待,贫困的农户应增加一些补贴),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户,可减少一点补贴,以推动沼气工程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并以沼气工程建设带动贵州省的扶贫工作发展。并建议增加国家对贵州省支持经费的数量。
2.建议国家给予适当的管理工作经费。
考虑管理工作需要有适当的经费支撑,建议,除地方政府从地方财政中安排一定的农村能源工作经费外,在国家下达的《农村沼气国债项目》资金中,按下达的建池任务,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专项作为管理经费,由贵州省农村能源管理部门统一调剂使用。
3.坚持科学发展观,将沼气工程纳入农业发展规划中去,协调、快速、健康的发展。
为促进贵州省农村沼气工程的健康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将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纳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生态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中统筹考虑,制订出适度的发展规划,并与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特别上畜牧业发展规划相配套、相结合,坚持从实际出发,狠抓工程质量和实际效果,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认真总结示范工程的建设经验,以示范工程带动贵州省农村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同时,要正确摆正沼气工程与畜牧业、养殖业的关系、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与促进退耕还林的关系,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对沼气工程要充分肯定它的实际功能,但不能夸大它的实际作用。农村能源建设仍应贯彻“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还要根据贵州省各地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和发展水平、农民收入差异,建议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讲求实效”的原则发展农村沼气。在农村沼气工程的标准、发展模式上不宜一刀切,要同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核心和目的是使建池农户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增收节支实惠。
5.严把质量关,保障沼气工程建成后的正常运行。
坚持质量第一的要求,把建池质量和发展速度很好地统一起来。国家已制定和颁布了有关农村沼气池施工工艺、验收、配套设施和发酵工艺操作规程等若干个国家或行业标准,应严格遵循和坚持有关技术标准,保证建池的质量,使其充分发挥效益。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现有池型结构和施工工艺。
6.与时俱进,推动沼气工程技术进步,逐步改进农村沼气工程的建设模式。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稳步推进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从卫生环境和畜禽产品质量等方面考虑,贵州省畜禽养殖业将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形成养殖专业户和集约化养殖场。因此,小型沼气工程或大中型沼气工程将会逐步得到发展。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以及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加快,考虑到应用沼气净化池处理生活污水具有投资分散、不耗能、易于管理和运行成本低的优点,以及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排放标准等因素,村镇级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也必将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为此建议,贵州省在小型沼气工程、大中型沼气工程、村镇级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和试点示范,推动技术进步,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要考虑人、畜居容地点适当拉开距离,并向村镇集约化、规范化养畜和集中生产沼气的新型沼气工程方向发展。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